[发明专利]一种可随时排污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6613.4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7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安娜 |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刘梅 |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时 排污 污水处理 沉淀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随时排污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固定连接,第一处理箱的内侧安装有锥形过滤网筒,锥形过滤网筒的下端设有沉淀管,第二处理箱内安装有能够纵向移动的污水导管,污水导管的下部安装有弹性伸缩囊,污水导管的下端还安装有控制阀,第二处理箱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带动污水导管上下移动的伸缩缸,污水导管的上端还通过连接软管与提升管连接,提升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处理箱内底部安装的污水泵连接。本发明方便进行调节控制以及沉淀物的随时排放,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随时排污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发达,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严重,污水、废水的处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是采用自然沉淀和生物曝气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步骤的处理工艺不同,需要设置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脱氮池、微曝气池等,污水需要依次流经上述各个池体来对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沉淀装置是利用长时间静置的方法使混合液中的沉淀物沉积到装置底部,但现有的装置需要频繁进行污物清理,且不方便进行调节控制以及沉淀物的随时排放,存在较大局限性。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随时排污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随时排污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随时排污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内侧安装有锥形过滤网筒,锥形过滤网筒的下端设有沉淀管,所述第二处理箱内安装有能够纵向移动的污水导管,污水导管的下部安装有弹性伸缩囊,污水导管的下端还安装有控制阀,第二处理箱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污水导管上下移动的伸缩缸,所述污水导管的上端还通过连接软管与提升管连接,提升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处理箱内底部安装的污水泵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处理箱的顶部设有污水输入管,第二处理箱的顶部设有污水排出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均为封闭的圆柱形筒体结构,且所述第一处理箱的上端面位于第二处理箱的上端面上侧,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密封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过滤网筒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结构,锥形过滤网筒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锥形过滤网筒的上端与第一处理箱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锥形过滤网筒的下端与沉淀管上端配合连接,且所述锥形过滤网筒的下端内径与沉淀管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沉淀管的下端从第一处理箱的底部伸出,且所述沉淀管与第一处理箱的底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管的下端可拆卸设有第一密封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导管和第二处理箱共轴线设置,第二处理箱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导向套筒,且所述导向套筒和污水导管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污水导管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固定架,所述伸缩缸通过抱箍安装固定于第二处理箱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升管为L形结构,提升管的水平部从第一处理箱的侧壁伸出,且提升管的水平部与第一处理箱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管的水平部端部与连接软管连接,连接软管采用防腐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伸缩囊为椭球状结构,弹性伸缩囊的上下两端均与污水导管密封固定连接,且所述弹性伸缩囊内侧的污水导管上周向分布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污水导管内腔通过多个连通孔与弹性伸缩囊内腔连通,所述控制阀安装于连通孔下侧的污水导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安娜,未经刘安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6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