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6139.5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艳;赵科研;郭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81 | 分类号: | A61K8/81;A61K8/73;A61K8/67;A61K8/60;A61K8/64;A61K8/65;A61K8/34;A61K8/68;A61K8/86;A61K8/02;A61Q19/08;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曹慧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可溶性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将交联骨架、交联剂混合均匀后,得到A相溶液;将增粘剂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交联调节剂和水溶性功效成分,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B相溶液;将B相溶液加入A相溶液中,真空搅拌,得到水凝胶膏体;将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以配合可溶性微针使用,由于其是亲水性网状高分子溶胀体,能遇水溶胀,缺水时会释放其本身的水分,并具有自粘性、低致敏性,能将可溶微针覆盖在皮肤上不易脱落,且使可溶微针能够穿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使可溶性微针的有效成分能够高效、快速的被皮肤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不可避免的变得松弛,出现干纹、鱼尾纹、法令纹等问题。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一般的抗皱类护肤品中透明质酸等有效成分很难吸收进入表皮基底层和真皮层部位,发挥抗皱疗效。传统注射透明质酸的方法虽能较好的把玻尿酸直达皮下,但对施术者的技艺要求比较高,注射过程中疼痛感强烈,往往还会有局部发红、肿胀、淤血、色素沉积等不良情况发生。
近年来微针美容正逐渐盛行,微针可以刺穿皮肤,在角质层形成微通道,美容活性成份沿微通道到达皮肤的深层,扩散入真皮。由于皮肤的弹性及微针自身微小的尺寸,微针进入皮肤的深度通常不会达到真皮层,亦不会形成明显的疼痛感,是一种无痛促渗技术。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制备微针,当其刺入人体皮肤后透明质酸在体液作用下溶解滞留于皮肤内,不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而且由于透明质酸是人体内源性物质,不会引起炎症反应。然而可溶性微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水分溶解,水分太多会让可溶性微针未进入皮肤就已溶解在皮肤表面,不能到达真皮层;水分太少则会使微针溶解缓慢,贴敷耗时长且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可溶性微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水分溶解,水分太多会让可溶性微针未进入皮肤就已溶解在皮肤表面,不能到达真皮层,水分太少则会使微针溶解缓慢,贴敷耗时长且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所制备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2-3%交联骨架、0.05-3.0%交联剂混合均匀,加入10-50%保湿剂充分搅拌均匀,获得A相溶液;
S2,将0.5-2%增粘剂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0.01-5%交联调节剂和1-15%水溶性功效成分,搅拌至充分溶解,获得B相溶液;
S3,将步骤S2中的B相溶液加入步骤S1中的A相溶液中,进行真空搅拌,获得水凝胶膏体;
S4,将步骤S3中的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获得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交联骨架为聚丙烯酸钠;所述交联剂为二羟基甘氨酸铝、氯化铝、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己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透明质酸钠、神经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增粘剂为海藻酸钠、西黄蓍胶、卡波姆、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交联调节剂为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EDTA、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水溶性功效成分为烟酰胺、苯乙基间苯二酚、维生素C、熊果苷、传明酸、胶原蛋白、多肽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6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