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零排放一体化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5310.0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2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奕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益品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2;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排放 一体化 养殖 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零排放一体化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壳体、云端服务器和终端设备,其装置壳体的内部设有水泵、机械过滤装置、缺氧生化仓、纯氮脱氧装置、纯氮气源、好氧生化仓、纯氧增氧装置、纯氧气源、杀菌消毒装置、控制单元、水质在线监控单元、沉淀仓、污泥深度处理仓和压滤机等,其装置壳体上设有待处理水入口、处理后出水口、总排污口和排泥口。本发明不仅可满足生化反应的缺氧及好氧条件,实现达到排放达标要求,又能对生化反应降解下来的污染物实现几乎零排放,同时还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让用户通过客户终端在线察看本装置运行状态及水质监测数据,并对本装置进行远程控制,不再受距离限制,方便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零排放一体化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全国各大湖泊的蓝澡爆发以及市区城镇河道黑臭越来越普遍等现象,都反映了公共水域的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以消化因农业或工业生产所排放的不达标水体而产生污染。而农业生产中的相当一部分污染是由水产养殖尾水未经处理排放而导致的。
养殖尾水是由水产养殖(包括养殖池塘、工厂化车间等)活动产生,排入外界公共水域不再用于养殖的水。传统水产养殖行业,通常不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采取直排方式直接排入河道或者湖泊中。但随着目前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饲料中蛋白含量的不断提高,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含量也大幅提高。如果养殖尾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则对公共水域的水质会产生较大影响,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因此,迫于环保的要求,当前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养殖尾水需要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最新的池塘养殖尾水地方排放标准已明确规定的排放标准。目前对养殖尾水的治理普遍采取三渠四坝加植物降解法,或者湿地法,此两种方法在耗氧及厌氧环节不能提供大量氧气及脱氧环境,不便于生化反应的完全性,故治理效率低,速度慢,对治理结果不可控,不能满足水产养殖氮磷严重超标需要快速降解的需求。
另外,目前市面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养殖尾水的处理设备,但这些已有的养殖尾水处理设备大多都存在一些问题:
1.在生化处理环节之前,未能将水体中的固体污染物分离出来,从而影响后续生化处理的效果;
2.在缺氧生化处理环节,未能造就所需的缺氧或无氧环境;
3.在好氧生化处理环节,未能提供所需的大量氧气使反应更迅速更完全。
4.整套装置占地面积较大,且设备安装后较难移动。
5.虽然养殖尾水经处理后的出水确实达到了排放达标的要求,但经处理后降解下来的污泥却无法继续得到深度处理,若是直接排放则仍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整套装置只具备本地控制功能,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及在线监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零排放一体化养殖尾水处理装置,以满足大量养殖尾水进行生化反应时对于好氧、厌氧条件的要求,并实现对后期污泥的深度处理,同时实现装置的远程控制及水质的在线监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零排放一体化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位于处理现场的且可搬运的装置壳体、位于云端的云端服务器和位于客户端的终端设备。
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机械过滤装置、缺氧生化仓、纯氮脱氧装置、纯氮气源、好氧生化仓、纯氧增氧装置、纯氧气源、杀菌消毒装置、以PLC为核心的控制单元、水质在线监测单元、沉淀仓、污泥深度处理仓和压滤机,所述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待处理水入口、处理后出水口、总排污口和排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益品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益品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