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视觉的自适应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离子焊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5240.9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泉;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2 | 分类号: | B23K10/02;B23K3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信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2 | 代理人: | 李锦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视觉 自适应 单面 双面 成型 等离子 焊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自适应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离子焊接系统,该系统包括轨道、沿轨道行走的X轴行走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以及控制上述三个机构动作的控制系统,Y轴移动机构安装在X轴行走机构上,Y轴移动机构上设有Y轴导轨,Y轴导轨上安装Z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上设有Z轴导轨,Z轴导轨上安装有焊枪,靠近焊枪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高度传感器和激光视觉传感器。在小车行走方向上,通过激光视觉传感器在前面实时扫描焊缝,得到焊缝轨迹,同时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算,控制三轴机构实现各方向的补偿,自动将焊枪对准焊道的中心;增加高度传感器使之与激光视觉传感器配合使用,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提高焊接质量和一次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自适应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离子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站内置换料水箱施工中,顶部、墙壁、底面需安装不锈钢覆面,厚度分别为3mm、4mm、6mm。早期采用手工电弧焊或者手工钨极氩弧焊,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焊缝质量一致性得不到保障,并且焊缝较长,工人需要登高作业,安全隐患较高;后期出现基于探沟器自动Tig焊接小车,该焊接小车利用探沟器来识别焊缝位置,从而自动补偿X、Y、Z方向。此方案需在背面加衬板,同时对焊缝预先打底。该方案调节麻烦,对坡口质量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的板厚,不同的坡口需设置不同的补偿值,前期工艺验证时间较长。由于坡口较大需将焊枪夹持在摆动器上,才能同时盖面。由于涉及零部件较多,需调节的参数较多,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上述两种焊接的施工工艺/方法的工作效率低,质量一致性差,尤其人工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对焊接技术人员要求比较高,同时人工单面焊双面成型作业RT/UT射线检测合格率低,同一位置一旦发生两次及以上次数焊接不合格即意味该构件报废,无法返工。基于探沟器自动Tig焊接小车对焊缝的跟踪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精度不高。同时,调节困难,工人操作繁琐,对操作者的理解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探沟器的探头始终与焊道接触,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探沟器的金属探头受热膨,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大量热量通过探沟器的探头传递到本体内,对探沟器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也会产生影响,影响精度与使用寿命。
等离子弧焊是利用等离子弧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气体由电弧加热产生离解,在高速通过水冷喷嘴时受到压缩,增大能量密度和离解度,形成等离子弧。它的稳定性,发热量和温度均高于一般电弧,具有较大的熔透力和焊接速度,特别适用于薄板一次焊接成型。
所以可以考虑用等离子弧焊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但是还需要改进现有的识别焊缝的技术,能不受热源影响,提高光学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自适应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离子焊接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自适应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离子焊接系统,该系统包括轨道、沿轨道行走的X轴行走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以及控制上述三个机构动作的控制系统,所述Y轴移动机构安装在X轴行走机构上,Y轴移动机构上设有Y轴导轨,Y轴导轨上安装Z轴移动机构,所述Z轴移动机构上设有Z轴导轨,Z轴导轨上安装有焊枪,靠近所述焊枪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高度传感器和激光视觉传感器。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X轴行走机构包括底板、伺服电机、减速机和齿轮传动机构,所述伺服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减速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和活动安装在底板上的从动轮。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惰轮。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手动离合器。
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减速,通过主动轮将动力传递到从动轮上,以满足小车沿轨道的恒速、变速行走。在从动轮到主动轮之间设置手动离合器,可在必要时断开动力,进行快速移动等作业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翻砂机构的废水处理用砂料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老年人提升转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