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孔钻孔装置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4349.0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正;李军;张光利;郑志超;葛丰源;匡伟;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21B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钻孔 装置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形孔钻孔装置及工作方法,包括主轴,主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设置有与其非同轴设置的第三轴段,第三轴段转动连接有截面为莱洛三角型的第一取土器,第二轴段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取土器;动力机构:与第一轴段连接,能够带动主轴的升降运动及转动;护筒:截面为方形,用于预先插入待钻孔的土体中,采用本发明的钻孔装置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孔钻孔装置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工程中,由于圆形易于成孔的特性,桩基础通常做成圆柱形。实际工程中,圆柱形桩由于其外形特点,作为摩擦桩使用时比同体量的方桩承载力小,在进行配筋计算时,其抗弯能力也要逊色不少,特别是在大跨结构、单桩结构中,方桩具有更大的优势。
目前方桩的成桩方法主要以人工成孔或圆柱形桩成孔后改良的方式,发明人发现,此种施工方式效率较低,而且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形孔钻孔装置,方形孔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孔钻孔装置,包括:
主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设置有与其非同轴设置的第三轴段,第三轴段转动连接有截面为莱洛三角型的第一取土器,第二轴段连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取土器。
动力机构:与第一轴段连接,能够带动主轴的升降运动及转动。
护筒:截面为方形,用于预先插入待钻孔的土体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钻孔装置的工作方法,护筒预先插入土体中,动力机构带动主轴转动并钻进护筒内部的土体设定深度,第二取土器钻进形成圆孔,第一取土器在圆孔孔壁的作用下绕第三轴段轴线转动,将圆孔修正为方孔,动力机构带动主轴提升,将第一取土器和第二取土器内的土取出,动力机构带动主轴往复钻进提升,直至钻孔到达设定深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钻孔装置,第一取土器截面为圆形,能够预先钻出圆形孔,第二取土器能够进入圆形孔中,利用土体的作用力绕第三轴段轴线转动,进而将圆形孔修整为方孔,主轴的一次钻进就能够实现方孔的成型,施工效率高,无需手动修正,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B向示意图;
其中,1.第一轴段,2.第三轴段,3.第二轴段,4.第一过渡段,5.第二过渡段,6.第一取土器,7.第二取土器,8.第一限位凸台,9.第一转动套筒,10.支撑柱,11.第二转动套筒,12.第二限位凸台,13.护筒,14.旋挖钻机。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门生产用烘干装置
- 下一篇:可替换式D型尼龙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