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壁螺旋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3984.7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焦素文;李明;张明;尤建昌;陈洪捷;张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泰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51/04;C08L23/28;C08K13/06;C08K9/06;C08K7/14;C08K3/22;C08K5/09;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 地址: | 233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壁螺旋管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PVC树脂450‑500份、羧基丁腈胶粉30‑45份、轻质碳酸钙350‑375份、800目重质碳酸钙240‑250份、多元醇二缩醛‑氧化铝接枝物0.5‑0.8份、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0.1‑0.3份、硬脂酸3.0‑3.5份、托蜡4.0‑4.5份、CPE25‑30份、铅盐稳定剂20‑22.5份、钛白粉5.5‑7.5份、增白剂25‑30份。通过原料混合‑塑化造粒‑坯料挤出‑真空冷却成型的制备工序,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羧基丁腈胶粉和PVC树脂进行物理交联,有效增加分子链间的联系,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将实壁管的断裂延长率提高到110%,拉伸强度提高到45Mpa,纵向回缩率降低到2.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VC管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壁螺旋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PVC管材发展较快,每年增长率达到8%,而每年需求增长率2%。在塑料管材中,PVC管材用量一直遥遥领先,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给排水管道中。目前PVC管材生产,大多沿用90年代生产方法,所用于制造塑料管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用PVC加上普通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制成,制造出来的管材成本高,其它性能如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物理化学性能一般;另一种就是利用回收的PVC加上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制成,虽然制造出来的管材成本较低,但生产出的PVC管材色泽不白,内外光洁度粗糙,在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物理化学性能较差,而且在抗冲击力,以及防冻、耐高温等方面性能都比较差。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改性PVC实壁螺旋管,来实现对管材韧性的提高,将实壁管的断裂延长率、拉伸强度、纵向回缩率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壁螺旋管及其制备方法,提高管材断裂延长率、拉伸强度,增强韧性,将纵向回缩率大大减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壁螺旋管,该实壁螺旋管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PVC树脂450-500份、羧基丁腈胶粉30-45份、轻质碳酸钙350-375份、800目重质碳酸钙240-250份、多元醇二缩醛-氧化铝接枝物0.5-0.8份、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0.1-0.3份、硬脂酸3.0-3.5份、托蜡4.0-4.5份、CPE25-30份、铅盐稳定剂20-22.5份、钛白粉5.5-7.5份、增白剂25-30份。
进一步的,该实壁螺旋管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PVC树脂500份、羧基丁腈胶粉45份、轻质碳酸钙375份、800目重质碳酸钙250份、多元醇二缩醛-氧化铝接枝物0.5份、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0.1份、硬脂酸3.5份、托蜡4.5份、CPE30份、铅盐稳定剂20份、钛白粉7.5份、增白剂30份。
进一步的,所述羧基丁腈胶粉呈核壳结构,其中核为丁腈橡胶,壳为塑性羧基不饱和烃聚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羧基丁腈胶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丁二烯和丙烯腈通过乳液共聚的方法进行共聚,然后再加入含羧基的不饱和烃,通过悬浮接枝的方法接枝成粉,然后洗涤、干燥、粉碎即得;其中,所述含羧基的不饱和烃为丙烯酸、丁烯酸和异丁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制备方法为:先将硅烷偶联剂与甲醇、水混合,配制成混合溶液A,之后向混合溶液A中加入乙酸得混合溶液B,之后将预处理过的普通玻璃纤维放入混合溶液B中,超声波震荡35-40分钟,之后再静置10-20分钟,取出,用丙酮冲洗后在135-140℃干燥3-8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进一步的,玻璃纤维的长度为5μm-60μm,直径为100nm-5μm。
进一步的,所述增白剂为2,2-(4,4-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泰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泰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3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