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冷型煤层气回收用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3775.2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余浪波;赵迎普;盛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耐尔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39/00;F04B39/04;F04B39/06;F04B39/1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314211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埭镇平兴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煤层气 回收 压缩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冷型煤层气回收用压缩机,属于气动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固定安装有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杆、密封圈和活塞,所述压缩杆左端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杆与压缩装置左侧侧壁之间周向设置有有密封圈;所述压缩杆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圈固定安装有气密封圈A、气密封圈B和油密封圈,所述活塞的右侧上方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套、气密封圈A、气密封圈B和油密封圈,确保了压缩装置内部的密封性,增大了散热片与压缩装置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型煤层气回收用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油田、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中,各个装置都排出不定量的瓦斯气、油田气及其它气体,这些气体回收到气柜中,再经过压缩、处理后,进入气柜。可燃气体进入中压燃料气管网,再被送到各个装置的燃烧炉做燃料;多余的瓦斯气送到火炬燃烧。
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煤层气主要成分很简单就是甲烷,比天然气(也称油田气)的甲烷还纯。煤层气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其热值是通用煤的2到5倍,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物。
现有技术中的油田气压缩机大都活塞式压缩机,但是活塞式压缩机由于有气阀、活塞、活塞环等诸多易损件,活塞式压缩机是往复间断性供气,运行时气流脉动大,连续运行的可靠性差,容易漏气、摩擦较大,会影响正常生产,也带来维护保养费用的增加;不能够对油田气进行多级压缩,在压缩时,油田气的温度较高,经常有凝液产生,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公布了一种风冷型煤层气回收用压缩机。
专利号CN201110024537.8一种高转速活塞式气体压缩机,包括有曲轴箱和安设在曲轴箱两侧的四级气缸,四级汽缸通过中体与曲轴箱相连,曲轴箱中安设有曲轴,曲轴箱的一侧分别安设一级和二级气缸,曲轴箱的另一侧分别安设有两个三、四级联动级差气缸,曲轴通过连杆、十字头与各级气缸的活塞相连,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曲轴每侧设置一个宽曲柄和两个同相位的窄曲柄,窄曲柄对称位于宽曲柄两侧,并且宽曲柄通过宽连杆与一侧的一个气缸活塞相连,两个同相位的窄曲柄通过两根窄连杆与另一侧的一个气缸活塞相连。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压缩机的转速,在同等参数条件下可缩小活塞行程及气缸直径,大大缩小了压缩机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该装置无法确保压缩缸内部的密封,对于油田气等危险气体,要确保压缩缸内部的密封,确保内部的安全性,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进;2、该装置无法对压缩缸和电机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型煤层气回收用压缩机,旨在通过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套、气密封圈A、气密封圈B和油密封圈,关于油田气体的回收,对压缩机的密封性有着严密的要求,若是发生气体渗透至压缩机内部,会造成事故危险,危险性极高,首先通过密封圈将压缩杆与压缩装置左侧侧壁之间进行密封,确保了压缩腔左侧的内部密封,随后通过密封套进一步防止了外部气体渗透至压缩腔右侧,并且在活塞的外圈固定安装了气密封圈A和气密封圈B,以及一个油密封圈,确保了右侧的进气管进入的压缩气体以及注入的润滑油不会渗透至活塞的左侧,确保了安全性,并且由于油田气等燃点较低,压缩腔在对油田气进行压缩时,压缩装置外侧温度较高,通过在压缩装置外侧安装有散热底座和散热片,增大了散热片与压缩装置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冷型煤层气回收用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安装有压缩装置;
所述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杆、密封圈和活塞,
所述压缩杆左端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压缩杆与压缩装置左侧侧壁之间周向设置有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耐尔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德耐尔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3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