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用废样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2513.4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2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俊;张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迎俊;张燕华 |
主分类号: | B02C18/02 | 分类号: | B02C18/02;B02C18/04;B02C18/08;A61L11/00;A61L2/08;A61L2/26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医学 检验 用废样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用废样处理装置,涉及一种医学废样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纵向转轴,纵向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处理箱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支架,导向支架内侧滑动连接有粉碎杆,粉碎杆左端与凸轮相抵,粉碎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所述粉碎杆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立板,传动立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导向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机驱动将废样进行两次的破碎处理,同时配合以固定消毒灯和运动消毒灯充分彻底的将废样进行消毒,避免后续处理过程中废样中的病菌产生危害,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废样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用废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采样化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采集的样品在化验后需要进行处理,直接丢弃样品中的细菌病毒等会产生危害,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而现有的消毒设备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废样消毒处理,处理效果不佳,仍旧存在二次感染的问题。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用废样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用废样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用废样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纵向转轴,纵向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处理箱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支架,导向支架内侧滑动连接有粉碎杆,粉碎杆左端与凸轮相抵,粉碎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所述粉碎杆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立板,传动立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导向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内部右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水平固定板,水平固定板右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定位刀片,定位刀片与粉碎刀片相配合,所述水平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消毒灯,传动立板底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运动消毒灯,纵向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弹性杆,转动弹性杆与摆动杆相配合,所述纵向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处理箱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底部固定连接有粉碎轴,粉碎轴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粉碎刃,粉碎轴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套接有传动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箱顶部右侧开设有进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箱右侧开设有与收集箱连通的出料口,出料口外侧设有出料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弹性杆材质为硬橡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带轮直径大于从动带轮直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固定消毒灯与运动消毒灯分别通过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刀片、粉碎刀片与旋转粉碎刃均为不锈钢材质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消毒灯等间距排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消毒灯间隙距离不大于5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箱底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机驱动将废样进行两次的破碎处理,同时配合以固定消毒灯和运动消毒灯充分彻底的将废样进行消毒,避免后续处理过程中废样中的病菌产生危害,处理效果好,值得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迎俊;张燕华,未经张迎俊;张燕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