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2212.1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竹鹏翔;宋振发;关磊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鹏翔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01;C04B24/26;B01J19/00;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442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早强型聚 羧酸 性能 水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减水剂的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的在制备减水剂时,不便于快速对反应器进行冷却,同时不便于对预热进行回收利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管盘绕在预热容器的外侧,铜管的一端与反应器连通,铜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抽气罩,抽气罩内设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上安装扇叶;S2:将冷却管盘绕在反应器的外侧,冷却管的一端接头水源,冷却管的另一端设一个阀门,S3: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乳化剂放进预热容器内,然后对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乳化剂进行称量,本发明可以使反应器快速冷却,同时可以对预热进行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水剂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现有技术中,在制备减水剂时,不便于快速对反应器进行冷却,同时不便于对预热进行回收利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制备减水剂时,不便于快速对反应器进行冷却,同时不便于对预热进行回收利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铜管盘绕在预热容器的外侧,铜管的一端与反应器连通,铜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抽气罩,抽气罩内设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上安装扇叶;
S2:将冷却管盘绕在反应器的外侧,冷却管的一端接头水源,冷却管的另一端设一个阀门;
S3: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乳化剂放进预热容器内,然后对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乳化剂进行称量,放进反应器中,升温至60-80°C,然后向反应器内依次加入热分解引发剂、油溶性氧化剂,搅拌5-10min;
S4:保持反应器内温度在60-80°C,向液体中分别匀速滴加A液和B液,滴加总时间控制在2-3h;当滴加至1-2h时向反应器内加入热分解引发剂,滴加结束后继续保温反应1-1.5h,最后加入有机碱混合,即可制得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S5:反应结束后,通过水泵对冷却水进行抽取,使冷却水进入到冷却管内,通过扇叶转动对反应器中的热气进行抽取,热气经过铜管对预热容器内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乳化剂进行预热。
优选的,所述S2中,冷却管内设有螺旋桨叶,螺旋桨叶通过传动机构与传动轴连接,冷却水的冲击使螺旋桨叶转动,进而使传动轴带动扇叶转动,对热气进行抽吸。
优选的,所述S1中,铜管上设置电磁阀,电磁阀在需要排气时打开。
优选的,所述S2中,反应器内设有温度检测探头和加热器,温度检测探头连接有控制器,温度检测探头对反应器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对比,以此决定加热器的启停。
优选的,所述S2中,冷却管的出水口连接一条散热水槽,当冷却水完成与反应器的热交换时,打开阀门,使水经过散热水槽流入到收集箱内进行收集,散热水槽的上方设有散热风扇,风扇转动对水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S1中,预热容器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连接一个声光报警器,通过液位传感器对预热容器内的液体的量进行监测,当液体到达临界值时,控制器控制声光报警器报警,提醒人们及时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鹏翔,未经竹鹏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