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自动送料结构的打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1938.3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寒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道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8 | 分类号: | B21D43/08;B21D28/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技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崔征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工用 具有 自动 结构 打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自动送料结构的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凸体,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支架,且移动支架的前后端面均设有把手,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末端连接弹簧支架,所述转杆的末端连接有动力轮,且动力轮的外表面固定有凸块,所述凸体位于把手的外表面,所述移动支架的内部设置有打孔电机,且打孔电机下方设置有转孔传动轴,所述打孔动轴的下方连接有打孔杆,所述打孔杆的下方设置有重力传感器,且重力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该打孔装置通过设置的凸体可以增加把手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打滑现象,提高了人手作用的效率,直连的打孔杆避免多余零件分担动能的情况,提高了打孔杆转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自动送料结构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打孔装置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设备,使用很广泛,主要是对原料进行打孔。打孔装置是由四大部分相互配合完成打孔过程。首先将材料移动到自动打孔装置摄像头扫描区域,摄像头扫描到图像之后进行处理并给控制部分信号,控制部分收到信号之后,进一步的处理并控制传动部分动作,使冲头在平面上的X轴,Y轴走位,完成走位动作之后气动部分开始工作,电磁阀控制气缸进行冲孔动作。自动打孔机打印刷定位孔,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快速,准确,效率高。
现有的打孔装置需要对物料进行打孔时需要人工进行拿取,不仅不方便效率还很低,且在打孔时打孔装置在压力和其他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偏移,打孔不精准,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打孔装置上进行技术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自动送料结构的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打孔装置需要对物料进行打孔时需要人工进行拿取,不仅不方便效率还很低,且在打孔时打孔装置在压力和其他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偏移,打孔不精准,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自动送料结构的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凸体,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支架,且移动支架的前后端面均设有把手,所述支撑架的前后端面均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体,且固定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电机,所述固定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压力轮,且压力轮的内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体,且连接体的内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末端连接弹簧支架,所述移动电机的内侧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内侧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末端连接有动力轮,且动力轮的外表面固定有凸块,所述凸体位于把手的外表面,所述移动支架的内部设置有打孔电机,且打孔电机下方设置有打孔动轴,所述打孔动轴的下方连接有打孔杆,所述打孔杆的下方设置有重力传感器,且重力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架与把手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移动支架与把手之间构成“T”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且移动支架通过滑槽和滑块与支撑架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力轮关于支撑架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压力轮设置有三组。
优选的,所述压力轮与转轴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压力轮、通过转轴、连接体、伸缩杆、弹簧和弹簧支架与固定体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轮通过转杆和传动轴与移动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动力轮与凸块之间构成突刺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轮关于支撑架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动力轮设置有三组。
优选的,所述把手与凸体之间构成楔形结构,所述打孔杆通过打孔动轴与打孔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道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道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列车运行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 下一篇: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