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终端认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1658.2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9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涛;漆英;黄剑文;张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40;G06Q20/32;G06Q2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汤在彦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终端 认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认证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包含:获取业务请求,根据所述业务请求向人体芯片发送认证请求;根据所述人体芯片反馈的第一随机数生成验证请求,将所述验证请求发送至所述人体芯片;接收人体芯片反馈的携带有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和第一报文摘要的加密数据包,对所述加密数据包解密后的明文通过预定算法生成第二报文摘要;将所述第二报文摘要和所述第一报文摘要进行比对验证,当验证通过后,将所述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和所述业务请求上传至金融机构处理装置进行业务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互领域,尤指一种智能终端认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用户使用智能终端(比如未来物联网下的金融智能IC卡、智能手机)存在安全系数不够的问题,若智能终端遗失,则容易被盗刷。并且需要大部分场景存在输入密码、生物识别、电子签名等等步骤,对于尊贵客户的体验性不够。
人体芯片目前发展如下:
1、已支持RFID标签以在门禁、公交领域已应用;
2、已应用于医疗领域(如美国有源芯片“数字天使”模型以及量产的无源芯片“verichip”),比如检测患者体征、定位使用者位置、发送给医院管理系统患者警报等等功能;
3、已用于特定场景的支付领域,目前人体芯片支持近场感应(比如掌上扫描设备)下的支付,也会存在被恶意靠近从而盗刷的问题;而智能终端的支付是在用户主动验证的场景下(比如插入IC卡,进入手机对应支付功能流程),可避免恶意靠近扫描感应,但却存在遗失后被盗用盗刷的缺点;
从技术实现层面,目前人体芯片作为RFID标签门禁的实现,只是在某个特定单位(公司)范围内进行加密、制作芯片和认证,技术架构上无法扩展到更广阔的认证领域,比如支持验证多家不同金融机构发行的智能IC卡、或者挂在智能手机中的不同机构的支付账户等等。
为此,业内亟需一种安全快捷的人体芯片使用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结合智能终端和人体芯片,以提供更为便利的认证方案,从而实现双重验证,来防止智能终端或人体芯片单一使用而出现的遗失被盗刷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终端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包含:获取业务请求,根据所述业务请求向人体芯片发送认证请求;根据所述人体芯片反馈的第一随机数生成验证请求,将所述验证请求发送至所述人体芯片;接收人体芯片反馈的携带有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和第一报文摘要的加密数据包,对所述加密数据包解密后的明文通过预定算法生成第二报文摘要;将所述第二报文摘要和所述第一报文摘要进行比对验证,当验证通过后,将所述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和所述业务请求上传至金融机构处理装置进行业务处理。
在上述智能终端认证方法中,优选的,根据所述人体芯片反馈的第一随机数生成验证请求,将所述验证请求发送至所述人体芯片包含:根据所述人体芯片反馈的第一随机数触发生成第二随机数,将所述第二随机数存储至本地;通过人体芯片密钥对所述第一随机数和所述第二随机数加密生成验证请求;将所述验证请求发送至所述人体芯片。
在上述智能终端认证方法中,优选的,接收人体芯片反馈的携带有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和第一报文摘要的加密数据包,对所述加密数据包解密生成第二报文摘要包含:接收并解析人体芯片反馈的携带有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第二随机数和第一报文摘要的加密数据包,将解析获得的第二随机数与本地存储的第二随机数比对,根据比对结果与所述人体芯片完成认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人体芯片,所述人体芯片预存有人体芯片公私密钥对、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包含:接收认证请求并根据所述认证请求生成第一随机数,将所述第一随机数反馈至所述认证请求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数验证接收到的验证请求;当验证通过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生成第一报文摘要,将所述第一报文摘要、所述用户信息及签名信息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包,将所述加密数据包反馈至验证请求发送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冠花类中药材采摘用头尾分割装置
- 下一篇:异常产品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