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多层隔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1607.X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亚峰;叶美凤;汪凌珂;李唐;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9/065 | 分类号: | F16L59/065;H01S3/137;H01S3/13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多层 隔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多层隔热系统,包括:隔热垫块本体和多层热屏蔽结构,所述的隔热垫块本体呈长方体状,隔热垫块本体两条长边的两端对称设有圆弧形凸起,所述多层热屏蔽结构包括多层安装底盘和与之相应的多层侧壁隔热桶和顶盖,其安装底盘上设有均匀对称分布于两侧的梯形槽,多层热屏蔽结构的安装底盘和隔热桶均采用抛光和光亮镀金处理。通过采用真空工作条件,多层抛光及光亮镀金的热屏蔽桶,隔热垫块本体与安装凸台梯形槽斜面的线接触等措施,极大的抑制了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对温度造成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温度稳定性能。同时,隔热垫块本体两侧及中间凹槽设计,在保证结构强度高的情况下,可减少导热路径,增大热阻,防止应力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多层隔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激光稳频等领域中,环境温度的波动会对系统稳定性运转造成一定影响。本真空多层隔热系统即用于激光稳频领域,激光稳频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具由于温度的影响会导致光程的改变,从而导致稳频激光频率的改变,因此要控制系统的温度波动。为了降低温度波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常采用主动温控和被动温控的方式来实现温度稳定。被动温控是指通过采用屏蔽等方式降低对流,传导,辐射等外部环境对系统温度的影响。通常所述系统工作在正常大气压下及使用单层隔热屏蔽保护,因此系统受温度波动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多层的隔热系统,在真空环境下工作可极大降低气体热传导对温度的影响,同时使用多层真空热屏蔽结构降低热辐射的影响,使用隔热系数好的材料所设计的圆弧形隔热垫块本体与安装底盘上的梯形槽斜面通过线接触方式进行热传导,从而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温度稳定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真空多层隔热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隔热垫块本体和多层热屏蔽结构,所述的隔热垫块本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的多层热屏蔽结构由多个内径由小到大的隔热圆筒套装而成,每个隔热圆筒包括圆筒本体和安装在该圆筒本体顶部及底部的顶盖和底盘,在所述的底盘的上下表面均设有供所述的隔热垫嵌入的梯形槽。
所述的隔热垫块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螺帽嵌入的通孔和二个供螺杆嵌入的螺纹孔;在所述的梯形槽内设有至少三个供螺杆嵌入的螺纹孔。按孔位分布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以用于多层真空隔热系统层与层之间的交错串接。
所述的梯形槽至少三个。
所述的隔热垫块本体的两条长边的两端对称的设有圆弧形凸起,每条长边的两个圆弧形凸起之间设有凹台,该隔热垫块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均为凹槽状。
所述的圆弧形凸起和梯形槽斜面通过线接触方式进行热传导,减少导热路径,防止应力集中。
所述的隔热圆筒的表面均采用抛光和光亮镀金处理。
所述真空多层隔热系统的安装底盘与安装底盘之间的间隔与隔热垫块本体高度有关,所述真空多层隔热系统的侧壁圆桶与侧壁圆桶,安装顶层与安装顶层之间的间隔相等
所述隔热垫块本体和安装螺钉为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或结构强度较高的材料如钛合金制成,实际选择类型由实际应用所决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真空多层隔热系统通过使用真空工作条件,多层抛光及光亮镀金的热屏蔽桶,隔热垫块本体两侧对称圆弧与安装凸台梯形槽斜面的线接触等措施,极大的抑制了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对温度造成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温度稳定性能。同时,隔热垫块本体两侧及中间凹槽设计,在保证结构强度高的情况下,可减少导热路径,增大热阻,防止应力集中。真空多层隔热系统上下层结构和两种类型的隔热垫块本体可通过螺钉采用逐层串接交错方式进行固定安装,提高了系统的力学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真空多层的隔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6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