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线型水上光伏阵列支架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0478.2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6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农;郑道涛;周孝水;周会晶;郑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景新能源科技(江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H02S20/00;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5 | 代理人: | 张政权;刘晓 |
| 地址: | 324102 浙江省衢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线型 水上 阵列 支架 及其 安装 方法 | ||
一种流线型水上光伏阵列支架及其安装方法,支架包括至少一对浮筒,设置在该一对浮筒之间的檩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檩条上的成对光伏组件,所述成对光伏组件的每对光伏组件基本为镜像地呈倾斜设置,该阵列支架可以充分适应自然风的运动特性,大大降低整个光伏阵列支架所经受的风荷载,保证支架的安全稳定。而且,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可以大大缩小,亦即,充分利用光伏组件之间的空隙,光伏组件的密集度可以大大提高,由此提高了水域面积的利用率,增加了产能。进一步,由于光伏组件的采光适应性极强,且光伏组件倾角可根据需要而变化,可以根据具体的水域环境和场地灵活地进行360度全方位的朝向设计,大大方便了光伏阵列的安装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阵列,尤其涉及一种流线型水上光伏阵列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通过使用太阳能光伏组件系统所形成的阵列接受入射的太阳光,通过光伏转换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收集所产生的电能以供使用的技术。就场地而言,无遮掩的水面也是光伏系统利用太阳能的理想场地。例如,图15示出了一种适合于安装在水面上的光伏阵列支架的简化示意图,它包括光伏组件子系统的光伏面板1100,支撑光伏面板1100的光伏支架1300,浮筒1500,以及将支架1300安装在浮筒1500上的立柱1700。但是,图15所示的水上光伏阵列,其中的光伏面板1100面对同一个方向倾斜,也称单向组件布置,其布置类似于半开闭的百叶窗叶片,遇到大风强风时风荷载体型系数较大,严重时会影响整个阵列支架的安全。其次,前后相邻的光伏面板两者之间的间距必需设置得较大,这样位于后方的光伏面板才不至于被前方向上倾斜的光伏面板挡住阳光,特别是高纬度地区,两者之间的间距会设置得很大,水面利用率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大幅度上升。另外,由于光伏面板的朝向统一固定朝南(北纬地区)或朝北(南纬地区),不能完美适应光伏阵列场地的实际情况,易造成部分水域无法利用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流线型水上光伏阵列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线型水上光伏阵列支架,包括布置成矩阵的多个浮筒,并行地设置在该多个浮筒之间的檩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檩条上的成对光伏组件,所述成对光伏组件的每对光伏组件基本为镜像地呈倾斜设置。
所述成对光伏组件的每对光伏组件包括左侧组件和右侧组件,所述左侧组件和右侧组件的倾斜角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左侧组件和右侧组件分设在所述浮筒的两侧。
所述左侧组件和右侧组件设置在一对浮筒之间。
所述每对光伏组件安装时相对所述檩条的水平位置包括有位于较高位置的第一端和位于较低位置的第二端。
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端通过组件下座固定在所述檩条上。
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组件支撑件连接在所述檩条上。
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到所述组件支撑件。
所述倾斜的角度为大于0小于等于60度。
所述倾斜的角度为5至30度之间。
所述檩条包括横穿入所述浮筒的主檩条以及安装在所述主檩条上的至少一对副檩条,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副檩条上。
所述左侧组件和右侧组件分设在所述主檩条的两侧。
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端通过组件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副檩条上,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组件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副檩条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流线型水上光伏阵列支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个浮筒在水面上布置成矩阵;
将多根檩条并行地横穿入所述浮筒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景新能源科技(江山)有限公司,未经同景新能源科技(江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