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象生成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19761.3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1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孟京生;洪健铭;丁大伟;许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舒道宏 |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象 生成 方法 装置 系统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象需求端的对象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对象需求信息获得至少一对象生成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生成信息,获得生成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生成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生成所述对象。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生成满足对象需求信息的对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象生成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不满足于以往单一简单的标准化产品,对于个性化和体验式的消费诉求不断增强,使得订制化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标准化生产也将逐步转变为订制化。与此同时,网络购物也加快了交货速度,使得库存压力增大。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按需及时组织生产,尽量达到零库存,且能够满足个性需求,产品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然而,现有的购物平台等基本销售的是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差异比较小,使得产品形式单一,用户选择有限,只能在既定的几种规格中选择,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即便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需要个性化订制产品预先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进行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对于小量多样的订制产品的生产是无法支持或者难以支持的,因为需要整个生产链路的长周期的物料准备、订制、切换制造线体等,投入巨大,与产出不成比例,无法形成商业价值。由此可见,如何生成满足对象需求信息的对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生成方案,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象需求端的对象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对象需求信息获得至少一对象生成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生成信息,获得生成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生成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生成所述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输入的对象需求信息;将接收到的对象需求信息发送至对象生成端,使得所述对象生成端根据所述对象需求信息获得至少一对象生成信息,并根据所述对象生成信息,获得生成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生成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再根据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生成所述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象设计端发送的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的物流信息,其中,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为所述对象设计端根据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设计的;根据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的物流信息,将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发送至对象制造端,使得所述对象制造端根据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生成所述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象生成端发送的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和对象物流端发送的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根据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和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生成所述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象生成端发送的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设计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将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发送至至对象制造端,使得所述对象制造端根据所述对象的组成物料生成所述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在物联网设备的对象需求界面输入的对象需求信息;通过与所述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的云端,将所述对象需求信息发送至对象生成端,使得所述对象生成端根据所述对象需求信息获得至少一对象生成信息,并根据所述对象生成信息,获得生成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生成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再根据所述对象的设计需求信息以及所述对象的制造需求信息生成所述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9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