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6642.2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杜太军;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甄住工建设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2 | 分类号: | E04B5/32;E04B5/38;E04B5/40;E04C5/06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0 | 代理人: | 肖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叠合 混凝土结构 及其 整体 接缝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加工出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第二叠合板预制层、叠合板现浇层和柔性抗裂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施工中不需架设接缝处底模板的支撑架体,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二,节约了施工空间,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行空间和材料运输空间,此也间接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三,对于抵抗楼板主要承受的负弯矩具有较大作用;第四,可考虑以适当的整体式接缝处支撑架体的数量达到满足楼板最大弯矩处的承载能力;第五,叠合板预制层与叠合板现浇层结合处采用柔性抗裂结构填充处理,降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建筑业高能耗问题日渐突出,政府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生产方式多为现场浇筑,工作强度高、劳动力密集、作业条件差、工期长、能源浪费严重、材料损耗严重、建筑垃圾多,造成工程质量差、环境污染重,并且建筑寿命与设计严重不符。而装配式结构的构件大部分在工厂预制,可在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和节约资源、能源的同时,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排放,且可很大程度上避免外界环境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居住建筑的楼盖中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叠合板作为一种叠合结构构件,与预制板相比,提升了结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与现浇板相比,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方便快速、节省模板、工业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减少。混凝土叠合板结合了两方的优点,又能够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楼盖形式。
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第6.6.3条规定,叠合板按单向板设计时可用分离式接缝,按双向板设计时可用整体式接缝;第6.6.6条规定,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宜避开最大弯矩处,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实际应用上,现行设计通常取值200~400mm,而施工通常采用的利用底部支撑架体顶住接缝处现浇模板的方法。因此在双向叠合板的工程应用中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双向叠合板为考虑其受力特征,在叠合板的拆分设计中,通常需将其整体式接缝避开其最大弯矩,这样易导致拆分完成的叠合板的尺寸过小,造成大量小板碎板,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接缝数量;
(2)叠合板接缝处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由(1)问题导致的接缝数量过多,则会增加质量问题风险;
(3)双向叠合板的整体式接缝一般宽度为200~400mm,施工时沿接缝宽度方向需布置至少两道模板支撑架体,导致架体间距小,工人操作困难且通道狭窄;且同时由(1)问题导致接缝数量的影响,则会更加增加模板量及架体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向叠合板的整体式接缝存在施工效率低、接缝数量多以及模板量及架体数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吊装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
S200:提供铝合金模板,所述铝合金模板包括加强肋板部以及所述加强肋板部的两端向上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加强肋板部的第一接板部和第二接板部,将所述铝合金模板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的下方,并将所述第一接板部和所述第二接板部分别伸入抵接于所述第一压槽内和所述第二压槽内,然后采用背楞覆盖在所述加强肋板部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甄住工建设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未经中甄住工建设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6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介孔材料复合聚苯乙烯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