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集约式分布的饮用水净化供水工艺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16085.4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5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棠;蒋晓虎;伍昌年;徐农;刘伶俐;梁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名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08;C02F9/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孙永刚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锦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集约 分布 饮用 水净化 供水 工艺 装置 | ||
一种一体化集约式分布的饮用水净化供水工艺及设备,其工艺步骤包括:原水、絮凝、精密过滤、超滤、纳滤、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活性炭过滤、消毒、变频恒压供水、终端过滤和用水点。其设备包括原水和用水点之间依次连接的加药絮凝装置、保安过滤器、超滤装置、纳滤装置、具有离子交换树脂滤芯的过滤罐、活性炭过滤器、紫外消毒装置、变频恒压供水装置以及芯式过滤器。本发明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工艺流程合理,结构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用水净化供水工艺及设备,尤其是一种一体化集约式分布的饮用水净化供水工艺及设备,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的水环境调查研究表明,现有水体中存在大量的生活污染物、工业污染物和农业污染物,其中包括重金属污染物、农药污染物和数千种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通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泊中,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最终进入饮用水水源,使得水体受到了污染,某些典型污染物的致癌毒性是常规污染物的数倍甚至数百倍,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极大,为人类带来健康风险,并对工业、农业、渔业产生危害,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上述受污染饮用水水源主要指没有水源地保护的情况下的湖泊水、河水、池塘水等,比如有的农村的自来水来源,它就是没有水源地保护情况的下河水、肮脏的池塘水等;另外,还比如各类需要紧急供水的情况,例如野战、野营、野外探险等情况。而城市用水(自来水)的水源则更多的是具有水源地保护情况的河水、湖泊水等,有水源地保护的水源自然所受到的污染是有限的可控的。
目前,各个城市的饮用自来水一般采用以“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为主要工艺对水源进行处理,此工艺的常规水处理设施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低,而大量的村镇小型自来水厂水处理设施更加简陋,水质口感差,安全风险高。
而一般的矿泉水工艺是“砂碳滤—保安过滤器—超滤—消毒杀菌”,此工艺的运行是由于矿泉水的原水一般采用山泉水,水质好,矿泉水水源本身不含重金属、农药等,该工艺不适用于各地江海湖泊受污染较严重的水质。
而一般的纯净水工艺是“砂碳滤—保安过滤器—反渗透—消毒杀菌”,采取的原水一般都是自来水也即城市用水,原水水质要求更高,且反渗透可以将水中99.8%的离子去除掉,如镁、锌、铁、碘、硒等和一些无机盐一起除掉了,如果长期饮用纯水,人身体的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必然会大大减少,不利于人身体健康。
上述这些水处理的工艺显然无法针对上述受污染饮用水水源发挥彻底净化饮用的作用。
而针对野外情况或没有城市管网供水的地区会直接饮用河水或溪水的问题,已知的一些其他水处理装置或方法,虽然声称能够对河水或溪水进行净化然后用于饮用,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污染物的存在,因此实际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水质,并无法达到健康饮用的目的。
基于当下,想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合理布局的处理系统,来对污染下的江河湖泊或者小池塘等水进行净化处理,并不那么容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常规水处理设施对目前饮用水原水中大量难处理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水质口感差,水质存在安全风险影响人类健康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集约式分布的饮用水净化供水工艺及设备,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保障水质安全,工艺流程合理,结构紧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化集约式分布的饮用水净化供水工艺,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原水—絮凝—精密过滤—超滤—纳滤—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活性炭过滤—消毒—变频恒压供水—终端过滤—用水点。
一种一体化集约式分布的饮用水净化供水设备,包括原水和用水点之间依次连接的加药絮凝装置、保安过滤器、超滤装置、纳滤装置、具有离子交换树脂滤芯的过滤罐、活性炭过滤器、紫外消毒装置、变频恒压供水装置以及芯式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名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名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6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