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15473.0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7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刁鑫林;赵晓非;黎敏;姚士聪;曹建平;杨建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75/04;C08L11/00;C08L63/00;C08K13/06;C08K9/06;C08K7/24;C08K3/26;C08K5/39;C08K5/47;C08J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减震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汽车制造领域,该耐热型减震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橡胶30‑50份,树脂20‑40份,固化剂5‑8份,石墨炔5‑10份,AC发泡剂1‑2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1‑3份,补强剂15‑30份,促进剂1‑5份,溶剂10‑30份;本发明实施例选取的特殊材料石墨炔拥有独特的三位网络空间结构,使固化后的胶体减震性能提升,并且三位网络结构使胶体的大分子相互缠结,从而提升胶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胶体的使用温度提高,增加了胶体的耐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成为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汽车在国内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紧迫需要,汽车的轻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办法,即用胶粘剂去代替金属的钢接。汽车车门、发动机盖、行李箱盖、车顶横梁等内外板之间都是减震胶的应用范围,今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度稳定的上升,在南方夏天,阳光照射下汽车表面的温度超过了50℃,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耐热型减震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为如下至少一种: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当所述橡胶为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时,所述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质量比为1∶1。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为如下至少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为如下至少一种:双氰胺、三乙胺。
进一步地,所述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中,采用的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碳酸钙、钙镁粉。
进一步地,所述促进剂为如下至少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锌、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石油醚、乙酸乙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取30-50份橡胶于辊温为50-80℃的开炼机上炼胶10-15mins,取20-40份树脂,5-8份固化剂,石墨炔5-10份,AC发泡剂1-2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1-3份,补强剂15-30份,促进剂1-5份,溶剂10-30份,与炼好的橡胶共同机械搅拌1-3h,搅拌至膏状,制得耐热型减震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的应用,应用于汽车各部件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石墨炔拥有三维多孔材料的特性,可以在固化时与高分子缠结,形成大的交联网络装结构,提升胶粘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使其耐高温性能提升。
2.石墨炔的热输运,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是石墨烯中各向异性热输运的两倍,确保热量不聚集于胶体本身,保证材料的耐高温能力。
3.石墨炔的三位网络和间隙,加强了分子内部交联,提高了胶粘剂整体的剪切强度。
4.石墨炔在无限的平面扩展延伸中,会形成一定的褶皱来保持构型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天然的带隙,这些都可以为减震胶的阻尼性能增加贡献,提升胶体的减震和降噪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5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