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传输用混凝土泵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15349.4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德;洪斌;乐定良;柯哲昌;赵伟军;李科军;崔朝赟;周济东;邵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华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3/18 | 分类号: | F16L23/18;F16L21/06;F17D1/16;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周凯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传输 混凝土 泵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传输用混凝土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管(1)和用于连接两根泵管(1)的泵管连接件,所述泵管连接件的两端呈对称设计,所述泵管连接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叶片(2),所述搅拌叶片(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一根泵管(1)中的混凝土向另一根泵管(1)中移动。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混凝土的传输效率,避免混凝土在泵管中出现封堵现象的连续传输用混凝土泵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管领域,具体讲是连续传输用混凝土泵管。
背景技术
泵管在建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泵管是随着混凝土传输泵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配件产品,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把从前需要用人工或吊车一桶桶或一斗斗的作业方式改为了快速的将混凝土传输到需要浇注的地方,使施工效率提高了近百倍。
泵管的管头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管接头,通过焊接与管体连接,泵管之间的连接则是通过精铸工艺加工而成的管卡来连接。
而在泵管的使用过程中,泵管往往会连接成一条很长的传输管道,混凝土在传输管道中移动时中容易出现混凝土在泵管的内壁上出现凝结的情况,导致混凝土的传输效率下降以及传输管道封堵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混凝土的传输效率,避免混凝土在泵管中出现封堵现象的连续传输用混凝土泵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传输用混凝土泵管,包括泵管和用于连接两根泵管的泵管连接件,所述泵管连接件的两端呈对称设计,所述泵管连接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一根泵管中的混凝土向另一根泵管中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有搅拌叶片的连接件来连接两根泵管,可以利用搅拌叶片来搅拌通过的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分层现象,即混凝土的上层水分向下层移动,导致上层干涸,更容易凝结的现象,从而避免混凝土的传输效率下降和传输管道封堵的情况,同时通过搅拌叶片的带动效果,可以使混凝土在泵管之间的传输更加顺畅,也可以降低了传输泵的传输要求,传输泵指的是混凝土在传输管道中的移动动力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泵管连接件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道,所述第一密封道上设有密封条,通过所述改进,便于将搅拌叶片安装到泵管连接件内,通过第一密封道和密封条的设计,可以避免混凝土泄漏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泵管连接件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搅拌叶片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在一转动圈的内侧,所述转动圈转动连接在固定圈的内侧,通过所述改进,实现搅拌叶片在泵管连接件内转动的目的,通过固定圈的设计,可以避免搅拌叶片与上壳、下壳相接触,因为上壳与下壳并非一体式设计,若搅拌叶片的转动平面与上壳、下壳相接触,容易出现转动卡滞的情况,而通过转动圈的设计,可以使搅拌叶片的在固定圈上的转动更稳定,若搅拌叶片具有多片,可以使多片搅拌叶片的转动过程中整体性更强。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转动圈的内壁上设有多道拔动纹,所述拔动纹与搅拌叶片平行设置,所述拔动纹的横截面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所述拔动纹的高点到转动的起始端的低点的距离大于拔动纹的高点到转动的末端的低点的距离,通过所述改进,搅拌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混凝土均已被搅拌,一些因含水量不充足而凝结成小块的混凝土也可以直接从搅拌叶片之间穿过,而通过拔动纹的设计,可以避免凝结成小块的混凝土直接从搅拌叶片之间穿过,可以充分拔动混凝土中的水分,尤其是积于管道边缘的水分,使水分与混凝土充分混合,避免混凝土的凝结,同时拔动纹的结构较小,并不会影响混凝土传输效率,而拔动纹的高点到转动的起始端的低点的距离大于拔动纹的高点到转动的末端的低点的距离的设计,可以使拔动纹具有较好拔动混凝土的效果外,还可以避免混凝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跳动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华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华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5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