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白分子作为诊断肝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及其预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4476.2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1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庞春;杨翰;张笑丹;温培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3;G01N30/88;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分子 作为 诊断 肝硬化 生物 标志 及其 预后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分子作为诊断肝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及其预后方法,PLPP1蛋白、CMC1蛋白、MROH1蛋白和RHPN2蛋白中至少一种蛋白分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肝硬化诊断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LC‑MS/MS质谱分析法,筛选出来4个有代表性的蛋白分子;通过将肝硬化组织与正常健康肝组织相应分子含量的差异倍数(大于2或小于0.5)确定4个蛋白分子作为检测肝硬化的分子标志物。以PLPP1蛋白、CMC1蛋白、MROH1蛋白和RHPN2蛋白为生物标志物对被试者进行肝硬化诊断,简单易行、诊断过程安全有效、易为病人所接受、诊断标准统一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分子作为诊断肝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及其预后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病进展的“三部曲”。在肝硬化-肝癌的恶变进程中,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肝癌癌前病变过程。肝硬化目前来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广泛的疾病,其早期表现消化道症状,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异常,晚期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国以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多见,其次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研究证实,两种病因先后或同时作用于肝脏,更易产生肝硬化,如血吸虫病或长期大量饮酒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等。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炎的重要原因,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肝癌和肝移植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性肝炎患者有不同的转归,其中一部分将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肝硬化的早期(代偿期),进行及时的干预,让患者避免重活动量工作,辅以饮食调节,如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严禁饮酒,并限制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的过多摄人等,可避免或延缓其病情进展,预防晚期肝硬化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早期肝硬化诊断比较困难,许多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常可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目前,对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主要在于:①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严密随访观察;②对原因不明的肝大,特别是肝质地坚实、表面不光滑者,有肝病面容者,出现蜘蛛痣、肝掌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体征者,采用包括超声、腹腔镜及肝组织活检等检查手段帮助确定性质。这些手段一则缺少特异性,二则临床操作也有实质性困难。急需更特异性的诊断或随访、追踪指标,尤其是安全有效的相关生物学指标。
肝癌癌前病变是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移行阶段,是一类具有细胞不典型性和分化异常的增生性病变,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转变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但如果对于肝硬化的早期能够进行有效诊断,则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开发具有临床早期诊断潜力的新方法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白分子作为诊断肝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及其预后方法,采用质谱分析的方法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含量来诊断肝硬化;该方法简单,实用,且通过检测小分子的含量可以更好地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PLPP1蛋白、CMC1蛋白、MROH1蛋白和RHPN2蛋白中至少一种蛋白分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肝硬化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4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测肝癌是否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 下一篇:弧面滑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