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充电和电机驱动两用控制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11679.6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贻樟;刘乐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P27/06;H02M7/219;H02M7/5387 |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丁建清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电机 驱动 两用 控制器 | ||
一种电池充电和电机驱动两用控制器,属于电机和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口、充电控制模块、整流逆变共享电路、主控模块、逆变控制模块、交流电输出端口、直流电输入和输出端口,交流电输入端口与整流逆变共享电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控制下将整流逆变共享电路处于整流状态,将交流电整流成可调的直流电通过直流输入和输出端口向电池组单元充电;逆变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控制下,将整流逆变共享电路处于逆变状态,将直流电变成可调的交流电驱动电机。本发明使用整流和逆变共享的三相桥式兼容电路,使电机控制器和电池充电器共享,并由一个总控制器来控制充电和电机驱动,将电池充电器和电机控制器完美地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和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和电机驱动两用控制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市场对控制电机的逆变器和给电池充电的充电器需求量大增。控制电机的逆变器肯定是和车载的电动机一起的,而充电器却有车载和非车载两种。尽管是车载充电器,目前其控制器也是与逆变器的控制器不同,且相互独立。由于相互独立,所以控制器各有自己的外壳、插头、以及线束。两个控制器内都有自己的主芯片、工作电源芯片、通讯芯片等电子电路。两个控制器内都有自己的大功率电子器件,一个用于逆变,即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一个用于整流,即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两者制造成本比较高,分别安装占用较多地方。
基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和电机驱动两用控制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池充电和电机驱动两用控制器,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口、交流电输出端口、充电控制模块、整流逆变共享电路、主控模块、逆变控制模块、以及直流电输入和输出端口,其中,
所述整流逆变共享电路分别与交流电输入端口、直流电输入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用于连接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整流逆变共享电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整流逆变共享电路处于整流状态,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按照设定的充电参数通过直流电输入和输出端口向外接的电池组单元充电,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大小由充电控制模块控制;
所述整流逆变共享电路与交流电输出端口连接,所述逆变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整流逆变共享电路连接,所述逆变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整流逆变共享电路处于逆变状态,将通过直流电输入和输出端口外接的电池组单元的直流电转换成适合外接电动机驱动的交流电,并通过交流电输出端口驱动外接的电动机;
所述主控模块对整流状态和逆变状态进行互锁,不允许整流状态和逆变状态同时存在。
作为优选,在三相交流电输入、三相交流电输出的情况下,所述整流逆变共享电路包括与开关K1和开关K4连接的第一桥臂、与开关K3和开关K6连接的第二桥臂、与开关K5和开关K2连接的第三桥臂、与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并控制该桥臂交流电输出的开关M1、与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并控制该桥臂交流电输出的开关M2、与第三桥臂的中点连接并控制该桥臂交流电输出的开关M3、与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并控制该桥臂交流电输入的开关M6、与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并控制该桥臂交流电输入的开关M5、以及与第三桥臂的中点连接并控制该桥臂交流电输入的开关M4;
所述开关M1、开关M2、开关M3、开关M4、开关M5和开关M6为机械开关,或场效应管开关,或双向可控硅开关,或闸流管开关,或IGBT开关;所述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和开关K6为场效应管开关,或双向可控硅开关,或闸流管开关,或IGBT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1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