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袋护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11313.9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俞孔坚;刘德华;张志文;魏烨;贾军;曾真;吴頔;叶开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A01G9/02;E03F5/00;A01G24/10;A01G24/13;A01G24/20;C05G3/00;C05G5/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护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包括:沿斜坡的坡面铺设的一层混凝土袋层,混凝土袋层由多个填充有混凝土的混凝土袋组成,混凝土袋在所述斜坡的坡面呈井字形;混凝土袋层外固设有固定网,混凝土袋的四角与所述固定网固定,所述固定网通过锚钉固定在斜坡面上;所述固定网外沿斜坡坡面错位堆叠多个生态袋;相邻的两层生态袋之间垫设有一层排水架,多层排水架层的边沿通过导水管连通。本发明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既具有传统的混凝土坡体的抗冲击性,也能起到美观和丰富生态的作用,同时该生态护坡系统的植物生长能力迅速,施工时间和起效时间短,能更快速的投入使用,固土防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是通过在斜坡上堆叠多个装满植物生长基质的生态袋,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当植物丰茂后,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相较于现有的刚性混凝土坡体而言,利用植物生长,起到美观和丰富生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混凝土坡体耐冲击的优点,但是,在前期,植物未丰茂时,生态袋护坡系统容易冲垮,抗冲击能力不强,同时生态袋中的植物生长基质容易在自然环境下被雨水冲刷流失,导致植物越加生长缓慢,起不到防风固坡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既具有传统的混凝土坡体的抗冲击性,也能起到美观和丰富生态的作用,同时该生态护坡系统的植物生长能力迅速,施工时间和起效时间短,能更快速的投入使用,固土防风。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包括:
沿待施工的斜坡的坡面铺设的混凝土袋层、固定网和生态袋层;所述混凝土袋层由多个填充有混凝土的混凝土袋组成,所述混凝土袋在所述斜坡的坡面呈井字形;所述混凝土袋的四角与所述固定网固定,所述固定网通过锚钉固定在斜坡面上;所述生态袋层为沿所述固定网外侧面的坡面错位堆叠的多个生态袋;相邻的两层生态袋之间垫设有一层中空的排水架,所述排水架的上顶面设有多个漏水孔,每一层排水架的侧面边沿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一导水管连通,导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排水渠。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架的上顶面向上凸形成多个尖锐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排水架中空的内腔连通,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凸起的顶部,所述排水架中空的内腔内设有竖直立柱,所述竖直立柱与所述排水架中空的内腔的内顶面和内底面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架的长度为生态袋的长度的1.5倍,每一排水架的排水口通过连通管连接,最边沿的排水架的排水口与所述导水管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架的外下底面设有实心的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架内的下底面设有多个导流槽。
优选的是,所述斜坡的坡底面铺设有反滤土工布。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袋的一对侧边沿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固定孔,同层之间的生态袋之间的固定带用固定绳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袋内填设的生态基质材料包括重量份计的以下材料:粒径大于 2mm的沙砾45~50份、沸石10~15份、微贮发酵余料10~15份、碳酸钙3~5份,氮磷钾有机肥3~5份。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的堆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斜坡面上的树皮、树根、垃圾、杂草,保持坡面平整;
S2、在斜坡面的坡底铺设1~1.5m高的反滤土工布,用锚钉固定,将多个空的混凝土袋的四角绑设在固定网上,所述混凝土袋排列成井字形,将固定网与斜坡坡面锚定住,向所述混凝土袋内填充混凝土,使固定网撑紧,混凝土袋的混凝土养护3~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1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