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胀冷缩原理的暖通管道调节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11211.7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7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袁跃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宇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16 | 分类号: | F16L3/16;F16L3/205;F16L55/035;F16L59/16 |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潘翔 |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热胀冷缩 原理 暖通 管道 调节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暖通管道调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胀冷缩原理的暖通管道调节设备,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填充杆,填充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板,填充杆的表面且位于弹性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扭转弹簧,填充杆的内部开设有气流槽,气流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过滤块,填充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空心杆,空心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远离空心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箱,中空通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涨缩膜,调节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板。使扭转弹簧偏转的位移量与管道受热膨胀时的形变位移量相抵消,故从而达到了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调节管道连接处防止错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管道调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热胀冷缩原理的暖通管道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暖通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独特功能,且这些功能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故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暖通管道是实现暖通功能的部件,且暖通管道的厚度及规格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改变。
现有的暖通管道常安装在地下,故在房屋建造初期便完成埋设工作,由于其铺设在地下故其自身的强度较大,但经研究发现,现有的暖通管道经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的物质受冷热气流影响,其体积会缩小或者膨胀,进而导致管道表面的受力不均匀而会出现裂缝;此外现有的暖通管道本身不能根据冷热气流进行偏向调节,导致管道连接处出现错位,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因此一种基于热胀冷缩原理的暖通管道调节设备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消除热胀冷缩对管道的影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调节管道连接处防止错位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热胀冷缩原理的暖通管道调节设备,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填充杆,填充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板,填充杆的表面且位于弹性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扭转弹簧,填充杆的内部开设有气流槽,气流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过滤块,填充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空心杆,空心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远离空心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箱,调节箱的内部开设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涨缩膜,调节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涨缩膜受热膨胀变大而推动弹簧杆向上移动,使扭转弹簧偏转的位移量与管道受热膨胀时的形变位移量相抵消,故从而达到了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调节管道连接处防止错位的效果。
2.通过管道内部流过热气流其表面温度变高时,夹持板与管道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反之当管道内部流过冷气流时,夹持板贴合管道的表面,避免出现因管道缩小时气流流过引起振动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消除热胀冷缩对管道的影响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夹持板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且夹持板的内部填充有囊性物质。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数量是两个,且对称的弧形板之间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连接轴起到将管道于弧形板相连接的作用,以便于后续的管道调节工作。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连接轴的内部且位于压缩弹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磁板,磁板的数量是两个,且对称的磁板的磁性相反,根据磁铁异性相吸的原则,便于固定管道。
优选的,所述磁板的磁性大于压缩弹簧的弹力,压缩弹簧起到缓冲管道形变时对于弧形板产生的振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管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数量是两个,且放置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贴合管道的外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宇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海宁宇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1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