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06462.6 | 申请日: | 2020-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武;李帅;黎长源;甘威;熊克勇;宣圣贵;项永金;张秀凤;尹粤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H01R13/502;H01R13/02;H01R13/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失效 连接线 端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外壳和布置在绝缘外壳内的金属插针。其中,绝缘外壳上与金属插针外侧面对应的外侧板相连形成完整的壳体结构将金属插针的金属部分进行覆盖。绝缘外壳上与金属插针的插接方向相对的底板上与金属插针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插装孔。本发明提供的放电应力失效的连接线端子,通过对连接线端子绝缘外壳结构进行设计改进,避免与线体、PCBA电子元器件、员工插拔端子的接触导致电应力失效,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工序,省时省力,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连接线端子的结构,存在插针裸露金属部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基础外部金属、线体带电部分,使EOS/ESD释放连接到PCBA上的电子元器件,电应力超过电子元器件本身的极限参数,容易导致电子元器件产生电应力失效,影响PCBA的正常使用。PCBA不能正常工作,相关功能实现不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员工生产使用时插拔端子手指会触碰到插针产生电应力失效,因此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工一般使用高温胶纸及防静电指套包裹连接线端子插针裸露部分,导致生产操作过程增加工序,耗时费力,影响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通过对连接线端子绝缘外壳结构进行设计改进,避免与线体、PCBA电子元器件、员工插拔端子的接触导致电应力失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外壳和布置在绝缘外壳内的金属插针。其中,绝缘外壳上与金属插针外侧面对应的外侧板相连形成完整的壳体结构将金属插针的金属部分进行覆盖。绝缘外壳上与金属插针的插接方向相对的底板上与金属插针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插装孔。
根据本发明的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通过对绝缘外壳的结构的改进,使绝缘外壳能够对端子的金属插针部分进行防护隔离,避免接触外部金属、电子元器件和员工用手直接接触端子的插针等形成存在电势差的物体形成电流通道,导致彼此间的电应力瞬间由高向低释放,释放电能超过连接线接触电子元器件承载能力,导致电气元器件EOS/EDS失效,使得PCBA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并且由于绝缘外壳对金属插针的防护隔离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工不需要使用高温胶纸及防静电指套包括连接线端子插针裸露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减少工序,省时省力,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防电应力失效连接线端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外壳上与金属插针外侧面对应的外侧板上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均匀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金属插针之间。
通过设置凹槽结构,能够保持连接线端子的张力,避免插装时受力导致绝缘外壳破损,同时对于插装针座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出现插反的现象。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绝缘外壳的厚度。
这种结构尺寸的凹槽能够确保插针的金属部分有效隔离。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
这种形状的凹槽,使得模具加工简单方便。
具体地,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的横截面为弧形。
这种形状的凹槽,同样能够保证模具加工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外壳的厚度为金属插针厚度的0.4~0.6倍。
将绝缘外壳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能够确保端子防护绝缘外壳厚度不至于太薄导致在生产及使用装配过程中损坏,又能够使插针的金属部分有效隔离且避免绝缘外壳厚度太厚不利于整体插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6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