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NH2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4944.8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田富箱;叶文凯;赖璠;陈晨;马世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C02F1/76;C02F101/36;C02F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nh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UV/NH2Cl组合工艺去除水中碘帕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处理水样进行预处理;(2)在步骤(1)预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NH2Cl溶液,调节pH值,用紫外光照射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去除水中的碘帕醇。本发明通过对反应水体的pH进行调节,即可快速降低水体中碘帕醇的含量,去除效果可到99%以上,降解较为彻底,快速有效降低饮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碘帕醇并可大大降低其生成高毒性碘代消毒副产物的潜在风险,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材料均为水处理常用产品,未引入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其安全性尤为突出,反应条件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V/NH2Cl组合工艺去除水中新兴有机污染物碘帕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饮用水中新兴碘代消毒副产物(Iodi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I-DBPs)的研究与控制是目前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内容。目前研究的I-DBPs主要指碘代酸(I-Acids)和碘代三卤甲烷(I-THMs)。与氯代和溴代的同系物相比,I-DBPs对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大大增强。碘乙酸是目前研究的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最具有遗传毒性的消毒副产物,大约是溴乙酸遗传毒性的两倍以上。一卤代乙酸遗传毒性的排列顺序是碘代乙酸溴代乙酸氯代乙酸。其它的碘乙酸也发现具有遗传毒性,且有文献报道碘乙酸对哺乳动物细胞有极高的细胞毒性。碘乙酸对小鼠胚胎造成发育影响(使其神经管闭合)而致畸形,且nM水平即会对哺乳动物细胞产生诱导DNA损伤。对哺乳动物细胞而言,六种I-THMs都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且目前已经发现一氯二碘甲烷具有极高的遗传毒性。此外,I-THMs(特别是碘仿)是导致饮用水嗅味和味道变差的直接原因。在1980s后期发现I-THMs尤其是碘仿会造成饮用水产生令人反感的味道和气味。CHI3的感官阈值浓度介于0.03到1μg/L,这是所有I-THMs中最低的。因此I-DBPs的控制对降低饮用水消毒后的毒性进而提高其安全性及可饮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控制和转化碘源的措施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碘帕醇已被证明是饮用水中I-DBPs形成的最重要的有机碘来源,由于其稳定性高,在一些污水处理厂和地表水的出水中经常检测到碘帕醇,例如在美国的原水中碘帕醇的检出浓度可达2.7μg/L;在德国的河流中碘帕醇的检出浓度为0.49μg/L,污水处理厂的流出物中检测浓度高达15μg/L,在一些地下水中检测浓度达到了2.4μg/L。虽然碘帕醇本身对人体无毒,但由于其在自然水体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极有可能发生不完全转化,并在水体中累积,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而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环节,碘帕醇在氧化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出碘,继而转化为次碘酸,而后者则极易与有机化合物(如碘帕醇的氧化中间体)进一步反应生成氯二碘甲烷和二氯碘甲烷等碘代化合物,这增加了在水中产生I-DBPs的潜在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4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