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长输管线的智能控制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4814.4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7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冯淼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自高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31/14;F16K31/52;F16K31/54;F16L2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冉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管线 智能 控制 阀门 | ||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长输管线的智能控制阀门,包括阀门结构、固定结构、第一驱动结构、线管、增压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阀门结构上设有用于自动控制水流的启闭的第二驱动结构,阀门结构上设有用于手动控制水流的启闭的第一驱动结构,且第一驱动结构连接于第二驱动结构;线管与阀门结构之间螺纹连接,线管的端部倒U形结构,在防护导线的同时有效的防止雨水从线管进入阀门本体的内部,第二驱动结构的设置便于远程的控制阀门结构的启闭,配合第一驱动结构的使用,进而便于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二驱动结构与阀门结构之间转动,使第二驱动结构驱动阀门结构的启闭,进而便于手动配合自动的实现阀门结构的启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长输管线的智能控制阀门。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当阀门运用于长输管线时,需要使用物联网配合阀门实现远程的启闭,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被广泛运用于智能化设备中。
然而,当阀门运用于长输管线中时,当管道的直径较大时,大多采用法兰进行连接,采用法兰连接受空间限制,当开挖的沟渠宽度较小时,不便于逐个的安装法兰上的螺栓,且当法兰上的螺栓的松紧度不同时,容易影响法兰的连接的密封性,且当对管道之间的长度要求较为严格,同时不便于配合手动和自动的远程控制阀门的启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长输管线的智能控制阀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长输管线的智能控制阀门,包括阀门结构、固定结构、第一驱动结构、线管、增压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用于控制流速的所述阀门结构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管道的所述固定结构,且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阀门结构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阀门结构的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固定结构进行增压的所述增压结构,且所述增压结构与所述固定结构之间导通;所述阀门结构上设有用于自动控制水流的启闭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阀门结构上设有用于手动控制水流的启闭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且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阀门结构上设有用于对导线进行固定的所述线管,且所述线管与所述阀门结构之间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阀门结构包括阀门本体、球阀芯和阀杆,所述阀门本体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管道的所述固定结构,所述阀门本体的内部设有带有通孔的、球体结构的、转动连接的、用于控制水流的启闭的所述球阀芯,所述阀杆贯穿连接于所述阀门本体且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球阀芯,所述阀杆与所述阀门本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线管与所述阀门本体之间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隔板、滑杆、电动液压缸、传动杆和滑槽,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阀门本体,所述隔板上设有二分之一环形结构的所述滑槽,截面为L形的所述滑杆与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缸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滑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缸的另外一端与所述传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背离所述电动液压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阀杆,所述电动液压缸与所述传动杆的相背端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所述滑槽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自高阀门有限公司,未经自贡自高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4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