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过滤器及其检测漏水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04352.6 | 申请日: | 2020-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文;谭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睿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B01D35/14;G01M3/26;G01M3/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熊思远 |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过滤器 及其 检测 漏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过滤器。智能过滤器包括有壳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网、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模组和控制模组,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均设置在壳体上且相互连通,滤网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阻挡液体中杂质进入出水口,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检测壳体内液体压力,第一阀门模组设置在排污口上用于控制排污口的开闭,控制模组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阀门模组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智能过滤器,能够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根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能够根据管道系统内的压力差判断是否发生漏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的智能过滤器及采用该种智能过滤器的检测漏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的管道系统加装过滤器,以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水。但目前市面上的过滤器一般仅有滤去水中杂质的功能,如果管道系统中发生漏水,用户将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观察到管道系统中的漏水现象,只有在水大量渗出时用户才能直观地观察到发生了漏水现象,会对用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过滤器,所述智能过滤器能够检测用户的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用于阻挡液体中杂质穿过所述出水口;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部液体压力;第一阀门模组,所述第一阀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的开闭;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阀门模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过滤器检测漏水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至少有如下技术效果:智能过滤器同时兼有过滤排污和检测漏水的功能,具体地,滤网能够阻挡液体中的杂质进入出水口,用户可以通过开启第一阀门模组让液体中的杂质从排污口处排出;检测管道系统漏水时,第一阀门模组为常闭状态,用户需要先切断外部供水管路与进水口的连接以及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然后压力传感器在控制模组的控制下在一段时间内检测管道系统压力变化,如果压力变化的值在许可范围内,则判断管道系统没有发生漏水,如果压力变化的值在许可范围外,则判断管道系统中发生了漏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内侧,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连通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呈筒状,所述滤网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所述滤网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滤网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排污口和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第二阀门模组,所述第二阀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有按键面板、显示装置和PCB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通讯装置,所述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通讯装置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睿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睿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4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