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菜资源化处置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3790.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禾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5F5/00;C05F11/00;C05G5/2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王辉;曾祥坤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处置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尾菜资源化处置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将尾菜首先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尾菜固液分离,得到尾菜水及尾菜渣;尾菜水经筛网1筛分去除对反渗透膜伤害大的颗粒物,筛分后的液体经过VSEP处理,得到的清液经反渗透膜1处理,反渗透膜1处理后的清液经反渗透膜2处理得到清水,反渗透膜1处理后的浓水回送VSEP处理,反渗透膜2处理的浓水回送反渗透膜1处理;将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尾菜渣、VSEP处理后的浓水按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发酵得到液肥基质;将液肥基质通过相应孔径筛网2进行筛分,筛分后的液体根据生产相应的液肥要求与添加的相应营养液配比调配成相应的特定液肥。本发明简单高效、无污染、成本低、高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菜处置方法及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的尾菜资源化处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蔬菜是我们日产生活必须品。从1998年农业部提出“菜篮子”来,全国已经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各地尤其象山东、甘肃、云南等地围绕“菜篮子”工程,加大扶持力度,蔬菜产业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快速推进,已形成全国性的蔬菜种植基地。与此同时配套的冷藏、物流业得到相应的发展。
从蔬菜种植基地到超市净菜上市,大量残次蔬菜及冷藏、净菜加工处理时产生的根、茎、叶等成为有机废弃物,俗称“尾菜”。据统计这些“尾菜”大约占比蔬菜产量的30%-40%,因产量大、含水率高(平均含水率可达95%左右)、有效成分低及缺失有效技术,造成有效利用率低。随意倾倒、填埋,堆积腐烂变质后,既污染空气、土壤、河流、地下水,又造成填埋场不堪重负,滋生大量蚊蝇,对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如何处有效利用尾菜,对缓解尾菜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尾菜处理方面普遍采用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工艺。主要工艺包括尾菜有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液生化处置。厌氧技术运行复杂、技术要求高;同时因为尾菜含水率高(平均含水率可达95%左右)有效干物质少,单位产沼气量低,同时因为含水率高,所含营养物质含量低,沼液量大(四季均产生),很难有足够土壤消纳。中国专利CN 110272923 A公开了一种尾菜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清洗除杂、分选、存在制浆、物料调配、水解酸化、厌氧产甲烷和产物资源化利用,其中产物资源化利用是将沼液的部分回流至调配池中,部分回流至cstr厌氧发酵罐中,以提高沼气的产量,但是即使经过产物资源化处理,仍然有50%的沼液等待进一步处理。所以某些项目只能又采用生化方式把沼液当成“废水”来处理,造成有机质、N,P,K养分损失,同时生化方式受气候环境、进水水质影响,处理后水质波动较大,不稳定,排放后又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无污染、成本低、高附加值的尾菜资源化处置方法和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尾菜资源化处置方法,包括:
将尾菜首先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尾菜通过固液分离机固液分离,得到尾菜水及尾菜渣;
尾菜水经筛网1筛分去除对反渗透膜伤害大的颗粒物,筛分后的液体经过VSEP处理,VSEP处理后的清液经反渗透膜1处理,反渗透膜1处理后的清液经反渗透膜2处理得到清水,反渗透膜1处理后的浓水回送VSEP处理,反渗透膜2处理的浓水回送反渗透膜1处理;
将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尾菜渣和VSEP处理后的浓水按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发酵得到液肥基质;
将液肥基质根据制作液体肥标准通过相应孔径筛网2进行筛分,筛分后的液体根据生产相应的液肥要求与添加的相应营养液配比调配成相应的特定液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禾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禾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