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3080.8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3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太能锂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4/66;H01M2/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余志军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超薄 电池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超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包括正极基材、负极基材、正极颗粒材料、负极颗粒材料、隔膜、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颗粒材料和负极颗粒材料分别涂覆在正极基材和负极基材上,正极基材和负极基材之间使用隔膜进行阻隔,正极基材、负极基材、正极颗粒材料、负极颗粒材料、隔膜、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使用铝塑膜包装并灌注电解液。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超薄电池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化、加工简单,生产耗材小、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具有高电池容量,外观平整且不易发软,硬度满足高强度使用需求,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池的性能提出的更多的要求。电池的超薄化是电池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本领域人员已经实现了电池的超薄化设计,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实现方法。然而,现有技术生产制造超薄电池还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如生产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电池生产耗材大、生产成本高,电池容量低、容量不足,外观平整度低,同时由于厚度薄导致电池易发软,硬度不够等缺陷。
以上种种的技术缺陷严重限制了超薄电池的向前发展,成为了本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障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及其制备工艺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超薄电池生产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电池生产耗材大、生产成本高,电池容量低、容量不足,外观平整度低,同时由于厚度薄导致电池易发软,硬度不够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包括电池的正极基材、负极基材、正极颗粒材料、负极颗粒材料、隔膜、电池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颗粒材料和负极颗粒材料分别涂覆在正极基材和负极基材上,正极基材和负极基材之间使用所述隔膜进行阻隔,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焊接在所述正极基材、负极基材上,所述正极基材、负极基材、正极颗粒材料、负极颗粒材料、隔膜、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使用铝塑膜包装并灌注电解液,采用高温压力化成进行活化整形。
优选的,所述正极基材为10μm铝箔,所述负极基材为6μm铜箔,所述正极颗粒材料/负极颗粒材料由粘接胶分别粘在正极基材/负极基材上制成正极片/负极片,所述正极颗粒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磷酸铁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所述负极颗粒材料为石墨/硅粉/硅碳/钛酸锂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所述正极颗粒和所述负极颗粒材料的涂层厚度均为5微米-70微米。
优选的,所述隔膜作为正极基材和负极基材之间的隔离板,防止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相互接触产生短路,在电化学反应时,保持必要的电解液,形成离子移动的通道,所述隔膜表面涂覆有聚偏氟乙烯层,所述聚偏氟乙烯层的涂覆厚度为9微米-12微米。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为液态电解液。
一种新型超薄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正/负极制浆:
正极配料:
1.PVDF溶液的配制,按浓度5%配制。称取NMP加入料缸,称取PVDF分1-3次加入料缸,每次间隔10分钟。
2.抽真空,真空度为-0.08~-0.10MPa。
3.搅拌公转30分钟转自转30分钟。
4.加入正极颗粒材料搅拌,先公转35分钟再转为自转30分钟,浆料温度<35℃。
负极配料:
1.CMC溶液的配制,按浓度1.6%配制。称取去离子水加入料缸,称取CMC分1~3次加入料缸,每次间隔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太能锂电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太能锂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