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频数据特性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1992.1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0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燕;赵欢;尹芍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V20/40;G06V10/762;G06V10/77;G06V10/76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1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频 数据 特性 动态 手势 识别 方法 存储 介质 设备 | ||
1.一种基于视频数据特性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动态手势编码视频码流中获取运动矢量;
S2、对步骤S1获取的运动矢量进行阈值过滤,去除与手部运动无关的运动矢量特征,阈值结果T具体为:
其中,V为运动矢量的速度,n为一帧中有运动矢量的块数量;
S3、将步骤S2过滤后的运动矢量进行方向量化;
S4、步骤S3得到量化方向角之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将运动矢量按量化方向角聚为不同的簇;
S5、取方向角聚类簇样本数量最多的2个簇作为主方向角聚类簇;
S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步骤S5聚类后的主方向角聚类簇均值进行数据维度处理,得到一帧运动矢量的运动趋势et,通过一个拥有m帧运动矢量的动态手势视频构成一个主方向角聚类簇矩阵A,取最大的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变换矩阵P,将主方向角聚类簇矩阵A与变换矩阵P点乘得到降维后的特征矩阵B,通过线性变换将主方向角聚类簇矩阵A变换为一组各维度线性无关的表示,得到一帧运动矢量的运动趋势et;
S7、通过运动趋势分类获取动态手势的时间特征,通过从动态手势编码视频码流中提取的首帧图像对手型进行分类以获取动态手势的空间特征,融合运动趋势和手型类别概率得到动态手势的类别概率,将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预测得到的目标类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方向信息转换为0°、45°、90°、135°、180°、225°、270°、315°的8个量化角度,运动矢量量化后的角度aq为:
aq=q←arctan(x÷y)
其中,x,y为运动矢量(x,y)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信息,q为运动矢量方向角最为趋近的一个量化方向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量化方向角的数量为区间[1,8]中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从运动矢量(x,y)中提取出运动趋势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动态手势的运动趋势et进行分类,得到et在类别Ct的运动趋势类别概率Pt(Cte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采用ResNet-18作为手型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首帧图像es分类得到动态手势的手型类别概率Ps(Cses)。
6.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由计算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7.一种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中的任一方法的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9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母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饲料定量压扁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