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多点弯曲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1856.2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狄海廷;李亚涛;支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多点 弯曲 检测 光纤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点弯曲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带,属于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刚性杆分布在光纤传感器两侧,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二上,另一端穿过加工有通孔的光纤固定模块三;两个弹簧分别套在刚性杆上并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二和光纤固定模块三上。光纤传感器分别穿过三个光纤固定模块的光纤通孔,并且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一和光纤固定模块三上,可在光纤固定模块二的光纤通孔内自由滑动;封装带一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一、二之间,封装带二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二、三之间;光纤两端分别连接光源和光接收器;光接收器与信号处理系统电性连接。本发明可以对多点进行弯曲检测并可以改变弯曲检测点的位置,还可以有效降低检测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器带,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多点弯曲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弯曲检测方式主要是利用应变片,通过应变片测量出结构的应变大小,可间接推算出结构的弯曲变形,但应变片的测量范围有限,当应变片发生较大变形后难以恢复原状,并且存在输出信号微弱,抗干扰能力较差等缺点,在许多场合不能满足弯曲检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点弯曲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带,该光纤传感器带不仅可以同时对结构的多点弯曲变形大小进行检测,而且可以实现较大的弯曲变形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实现多点弯曲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带,包括LED光源模块1、光纤固定模块一2、光纤固定模块二9、光纤固定模块三12、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参考光纤6、封装带一7、封装带二14、柔性基底8、弹簧一10,刚性杆一13、弹簧二17,刚性杆二11、光接收器15、信号处理系统16,所述柔性基底8的两端分别与光纤固定模块一2和光纤固定模块二9相连接;所述刚性杆一13和刚性杆二11的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二9上,并且刚性杆一13和刚性杆二11平行设置;所述光纤固定模块三12上加工有两个刚性杆通孔;所述刚性杆一13和刚性杆二11分别穿过光纤固定模块三12上的两个刚性杆通孔,并且刚性杆一13和刚性杆二11可在刚性杆通孔内自由滑动;所述弹簧一10和弹簧二17分别套在刚性杆一13和刚性杆二11上;所述弹簧一10和弹簧二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二9和光纤固定模块三12上。
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均采用柔性胶固定在柔性基底8上;所述光纤固定模块一2、光纤固定模块二9和光纤固定模块三12上分别加工有四个光纤通孔;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分别穿过光纤固定模块一2、光纤固定模块二9和光纤固定模块三12上的四个光纤通孔;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通过树脂胶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一2和光纤固定模块三12上;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可在固定模块二9上的光纤通孔内自由滑动。
所述LED光源模块1固定在光纤固定模块一2上,并且LED光源模块1与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相接触;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和光纤传感器三5上均加工有传感区;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和光纤传感器三5上的传感区位置沿着柔性基底8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封装带一7采用柔性胶固定在柔性基底8上,并将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封装在封装带一7和柔性基底8之间;所述封装带一7的两端分别与光纤固定模块一2和光纤固定模块二9相连接;所述封装带二14为中空结构且具有弹性;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参考光纤6、弹簧一10和弹簧二17位于封装带二14的中空结构内部;所述封装带二14的两端分别与光纤固定模块二9和光纤固定模块三12相连接;所述光纤传感器一3、光纤传感器二4、光纤传感器三5和参考光纤6均与光接收器15相连接;所述光接收器15与信号处理系统16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