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带电硬脱开的应急切断保护装置及船舶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01239.2 | 申请日: | 2020-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8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董良志;陶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5/10 | 分类号: | H02H5/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董素沫 |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带电 脱开 应急 切断 保护装置 船舶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止带电硬脱开的急切断保护装置及船舶,保护装置包括设于船舶上的固定基座箱,其内设有限位开关;支撑杆,其第一端穿过固定加强件并伸入至固定基座箱内,支撑杆上设有限位件,第一端设有弹性件,第一端通过触发部件与限位开关连接,固定加强件设置在固定基座箱的外表面,在支撑杆被弹性件拉入至固定基座箱内至预设深度时,限位件与固定加强件远离固定基座箱的一侧相抵;与支撑杆呈夹角设置的检测杆设于支撑杆的第二端;在岸电输送电缆与船侧岸电接口箱电连接且被拉紧时,对检测杆产生作用力,通过检测杆带动支撑杆向固定基座箱外部移动,带动触发部件对限位开关形成推抵,切断船侧岸电接口箱与岸电输送电缆的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船舶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带电硬脱开的急切断保护装置及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停靠港口作业期间,为了维持生产生活需要,就需要开动船上的辅助发电机发电以提供必要的动力。而船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这些排放物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长江等沿海沿江港口规模较大地区,船舶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果船舶在靠港停泊期间使用了船舶岸电系统作为辅助系统动力源,将会大大降低靠港停泊期间污染物排放数量。其中,船舶岸电系统是船舶停靠在码头的时候,停止使用船舶上的自备辅助发电机,而采用陆地电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
然而,大型邮轮靠港期间使用岸电,需要特定的吊臂装置将电缆和插头送至邮轮船舱内,由于邮轮岸电采用高达11KV的电压,电缆和插头受到外力存在会带电插拔的风险。如果带电插拔会产生电弧放电事故,容易引起危险的后果。
目前集装箱船岸电采用的是船载电缆卷盘形式,使用限位开关解决带电插拔的问题,当卷盘电缆放至倒数第一圈的时候,限位开关动作,送出一路切断信号给电力开关。但是鉴于邮轮空间有限,且邮轮岸电连接装置体积较大,集装箱船采用的船载电缆卷盘形式不适用于邮轮和其他客船,且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使岸电的输送电缆的插头可以不带电安全脱开,避免带电脱开时电弧放电事故发生的防止带电硬脱开的应急切断保护装置及船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止带电硬脱开的应 急切断保护装置,应用于一船舶,所述应急切断保护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箱,其设于所述船舶的船体舷侧甲板上,所述固定基座箱内设有限位开关;
支撑杆,其第一端穿过固定加强件并伸入至所述固定基座箱内,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端设有对所述固定基座箱在所述支撑杆伸入一侧的内壁形成推抵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端通过触发部件与所述限位开关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箱的外表面,在所述支撑杆被所述弹性件拉入至所述固定基座箱内至预设深度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加强件远离所述固定基座箱的一侧相抵;
检测杆,其设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且与所述支撑杆呈夹角设置;
其中,在岸电输送电缆与所述船舶的船侧岸电接口箱电连接时,所述岸电输送电缆由所述检测杆与所述固定基座箱之间形成的间隙穿过,以在所述岸电输送电缆被拉紧时,能够对所述检测杆产生作用力,并通过检测杆带动所述支撑杆向所述固定基座箱外部移动,带动所述触发部件对所述限位开关形成推抵,切断所述船侧岸电接口箱与所述岸电输送电缆的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均由所述固定基座箱的一侧面伸入至所述固定基座箱内,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触发部件连接,所述检测杆同时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杆包括:
转轴,其两端分别卡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