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三次锁的高压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9604.0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9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清;张杰;李京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托凯勃汽车线束(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次 高压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三次锁的高压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壳体、解锁滑块和锁舌;本发明的三次锁机构实现了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壳体之间两段式解锁,满足市场对于分布解锁及防止误解锁的要求,采用滑动式解锁滑块,利用其保护部防止在误操作的情况下按压锁舌的挂扣凸台;并且锁定时,挂扣凸台低于第二挂扣位,进一步防止误操作。与现有二次锁结构相比,本发明无需借助额外工具,只需要调节解锁滑块的位置,即可完成解锁。锁舌中部设置凸起,通过连接器壳体对于锁舌中部上下限制,防止后端操作影响前端,提高了锁定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高压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三次锁的高压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压连接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安装和维护过程中现有的带二次锁结构的高压连接器虽然避免了人员误操作使连接器与公端分离的情况,但是并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市场要求。现有的二次锁结构在分离时,无法先对分离连接器与公端信号线,使整车电子系统做出响应,随后再切断连接器与公端的最终连接。
中国专利CN 111092329 A一种带二次锁的高压连接器组件,该种结构虽然能够防止人员误操作将公端和母端断开,但是需要借助工具才能解锁;在实际操作时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带三次锁的高压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壳体、解锁滑块和锁舌;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公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所述公端连接部具有一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后端连接部的前端位于所述腔体内,后端位于所述腔体外,所述后端连接部的外壁与所述公端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端连接部的后端的顶部上设置第一挂扣位和第二挂扣位;
所述公端连接部的内壁与所述后端连接部的外壁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连接器公端的装配部接收在所述装配腔内;
所述锁舌滑动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所述锁舌的一端设置挂扣孔,另一端设置挂扣凸台,所述挂扣孔接收在所述装配腔内并且与所述连接器公端的所述装配部卡接,所述挂扣凸台与所述第一挂扣位卡接,锁定时,所述挂扣凸台与所述第二挂扣位卡接;所述锁舌的中部的底部设置凸起,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连接器公端装配时,利用所述连接器公端的所述装配部推动所述锁舌向右移动;
所述解锁滑块包括滑动平台和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所述滑动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后端连接部的后端的顶部上,分别利用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将所述挂扣凸台下压使所述锁舌分别与所述第一挂扣位和所述第二挂扣位分离;
所述公端连接部的内壁的前端设置脱扣斜角,所述连接器公端和所述连接器壳体分离时,所述锁舌的前端顺着所述脱扣斜角上移,使得所述连接器公端的所述装配体与所述挂扣孔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平台呈“门”形结构,所述滑动平台顶部具有防止按压所述挂扣凸台的保护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连接部的顶部上第一滑动导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包括竖直且平行设置导边,并且在所述导边向两侧延伸设置第二滑动导轨,所述解锁滑块上设置与所述第二滑动导轨的滑动导槽,所述解锁滑块与所述连接器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滑动导轨置于所述滑动平台内,所述第二滑动导轨置于所述滑动导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扣位和所述第二挂扣位横架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上,并且所述第一挂扣位和所述第二挂扣位之间具有容许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压部包括弹性连接臂和压块,所述压块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臂连接于所述滑动平台的两侧壁,所述保护部向所述第一按压部一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按压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压部底部向下延伸设置限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托凯勃汽车线束(太仓)有限公司,未经欧托凯勃汽车线束(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