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99108.5 | 申请日: | 2020-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杜亚非;张劲涛;石燕平;张大威;郑永杰;王孟龙;付智多;耿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14 | 分类号: | G01B11/14;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自动 测量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传感器向盾尾的内壁发射激光,从而测得发射的激光与水平面间的角度θ1和打设于盾尾的内壁的激光点与激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S1;利用激光传感器向管片与盾尾的内壁相对的侧部发射激光,从而测得发射的激光与水平面间的角度θ2和打设于管片的激光点与激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S2;根据距离S1、距离S2、角度θ1和角度θ2并利用三角公式计算得出盾尾间隙。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盾尾间隙测量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测量数值的精确性,另外能够实现在盾构机推进的过程中实时对盾尾间隙进行测量,避免了数据的滞后性,对盾构姿态的调整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盾尾间隙是指盾尾内壁与管片之间的间距,若间距过小,则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盾尾与管片之间发生相互干扰,可能增加盾构机向前掘进的阻力,降低掘进速度,或者极端情况下盾尾与管片相贴,导致管片损坏,造成隧道渗漏水或地表沉降等问题,通常情况下盾尾间隙不能小于40mm,因此需要时常对盾尾间隙进行检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目前大多是采用直尺等测量工具,人工对盾尾间隙进行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因空间狭小,测量较为困难,且测量的数值与实际数值也存在误差,另外人工测量一般是在每一环推进完成后进行测量,而推进的过程中无法测量,因此测量的数据不仅不精确还具有滞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及其系统,解决了盾尾间隙测量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测量数值的精确性,另外能够实现在盾构机推进的过程中实时对盾尾间隙进行测量,避免了数据的滞后性,对盾构姿态的调整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激光传感器,将激光传感器安装于盾尾的内壁靠近管片的位置;
利用激光传感器向盾尾的内壁发射激光,从而测得发射的激光与水平面间的角度θ1和打设于盾尾的内壁的激光点与激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S1;
利用激光传感器向管片与盾尾的内壁相对的侧部发射激光,从而测得发射的激光与水平面间的角度θ2和打设于管片的激光点与激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S2;以及
根据距离S1、距离S2、角度θ1和角度θ2并利用三角公式计算得出盾尾间隙。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利用激光传感器以设定角度分别向盾尾内壁和管片与盾尾相对的侧部发射激光,以测得激光传感器至对应激光点的距离,进而利用三角公式根据角度和距离计算得出盾尾间隙,由于激光传感器能够实时发射出激光,因此能够实时得到盾尾间隙,可以用于指导推进中的盾构姿态,数据精确且避免了数据的滞后性,解决了盾尾间隙测量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测量数值的精确性,另外能够实现在盾构机推进的过程中实时对盾尾间隙进行测量,避免了数据的滞后性,对对推进中的盾构机的姿态调整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本发明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盾尾间隙时,还包括:
L=S1sinθ1+S2sinθ2
其中L为盾尾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通信设备中管理待发送的确认数据包
- 下一篇: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