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98146.9 | 申请日: | 2020-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盛峰;沈逢春;刘文豪;王超;胡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3/40;G06Q10/06;G06Q50/08;G07C9/20;G07C9/27;H04L29/08;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协众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0 | 代理人: | 刘斌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负 构件 地下 车库 空心 楼盖 施工 过程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施工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包括施工人员身份管理模块、施工视频监控模块、施工人员识别模块、施工视频增强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评估模块、预警模块、施工物料分配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终端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施工视频增强模块提高视频分类算法对低分辨率输入视频的识别准确率,提高施工监控视频清晰度;同时,通过评估模块获取到的评估指标体系考虑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配电网运行情况对工程的影响,而且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估,从而实现较全面的、实用的工程综合效益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施工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心无梁楼盖与其它无梁楼盖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首先空心无梁楼盖明显地降低了结构的自重;其次,板底平整,可以不用吊顶而直接粉刷做成天花板,具有构造上经济、整体性能好、节省吊顶及增加结构的净高。目前工程上多采用圆管为空腔的填充物,也称圆管式空心无梁楼盖,工程实例即为无柱帽圆管式空心无梁楼板。
圆管式空心楼板由于其埋置的薄壁管只具有单向性,因此使得整块板的在顺管和垂直管向两个方向刚度不相同,这不仅不符合无梁楼盖双向受弯的特点,而且也给设计带来了麻烦;现浇混凝土双向空腹楼板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楼盖形式,它是利用正方形薄壁盒替代圆孔空心混凝土楼盖中的圆管,在板内上下左右均按同一规律排列,则板在宏观上便具有了相同的刚度。
正方形薄壁盒空心楼板(以下简称双向空腹板)不仅具有减轻自重、增大板跨以及板底平整的优点,和圆孔式空心板比较,更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使得其受力上显得更为合理、在设计上更为简单,本课题就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然而,现有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监控视频不清晰;同时,对施工工程评估方法存在单指标、单点评价的局限性,无法准确评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监控视频不清晰;同时,对施工工程评估方法存在单指标、单点评价的局限性,无法准确评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过程的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登记所有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并根据登记的身份信息制定唯一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基本身份信息、身份等级信息;
步骤二,使用携带的电子标签与监控设备的识别装置接触,监控设备识别电子标签中所包含的身份信息;
步骤三,当身份等级信息达到该区域的准入资格时,进入该施工区域,并记录施工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
步骤四,获取步骤三的身份信息后,通过视频增强程序对监控视频视频进行增强处理,并通过评估程序获取工程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所述工程安全性进行多个指标评估;
步骤五,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一权重;
步骤六,利用熵权法确定所述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二权重;
步骤七,基于所述评估指标体系、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得到所述工程的评估结果;
步骤八,步骤七得到工程的评估结果后,通过主控机控制评估程序对减负构件在地下车库空心楼盖施工工程进行评估;并通过视频增强程序收集训练施工视频,并按照一定方式处理为训练样本;
步骤九,对于面向空间的施工视频超分辨率网络与面向时间的施工视频超分辨率网络,各自按照设定的损失函数结合相应的训练样本进行网络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81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