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及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6539.6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9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杨生哲;田慎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优拿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0;B01D53/56;B01D53/50;B01D53/04;B01D46/10;B01D46/12;C01C1/18;C01C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苏秋丽;王云 |
地址: | 2124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资源 处理 方法 专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及专用装置,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将高温废气通入初级过滤塔,吸附降温处理;然后通入喷淋塔;采用氨水对初级净化气体进行喷淋处理得到净化气和处理液,净化气经过检测达标后排放;处理液进入结晶釜;向结晶釜中通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值和结晶温度,并设置结晶釜的搅拌速度,结晶结束后排出硫酸氨产品和硝酸氨产品。本发明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中首先为高温废气进行降温,避免在脱硫脱硝处理时,高温气体使得喷淋液气化产生更多的废气,并且在降温处理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再利用;喷淋处理后产生的处理液可以重新结晶处理得到硫酸氨晶体和硝酸氨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及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船用燃料及煤炭等在燃烧后,会产生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会以废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而SOx中的SO2,在大气中会形成酸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治理二氧化硫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73/78防污染公约》(MARPOL公约)附则Ⅵ要求:即自2012年起,在公海行使的远洋船舶的燃油硫含量必须低于3.5%(m/m),到2020年将下降到0.5%(m/m),而这一方案完成可行性审查将不迟于2018年进行。
目前控制燃煤燃油烟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普遍采取的是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组合技术,该技术所需设备复杂,且产生废渣、废水,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脱硫脱硝新技术已成为烟气净化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中首先为高温废气进行降温,避免在脱硫脱硝处理时,高温气体使得喷淋液气化产生更多的废气,并且在降温处理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再利用;喷淋处理后产生的处理液可以重新结晶处理得到硫酸氨产品和硝酸氨产品。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专用装置,该装置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备投入较少,得到的收益很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首先对高温废气进行降温和过滤预处理,然后在利用氨水进行脱硫脱硝处理,最后对处理液进行结晶得到硫酸氨和硝酸氨晶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温废气通入初级过滤塔,烟气经过过滤板上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除去少量的有害有机物;烟气温度降低后打开初级净化出口初级净化气体进入喷淋塔;
(2)采用氨水对初级净化气体进行喷淋处理得到净化气和处理液,净化气经过检测达标后排放;处理液进入结晶釜;
(3)向结晶釜中通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值和结晶温度,并设置结晶釜的搅拌速度,结晶结束后排出硫酸氨结晶产品和硝酸氨晶体产品。
所述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所述过滤板上铺设有活性炭和高分子树脂,所述高分子树脂为聚苯乙烯树脂或聚丙烯酸酯树脂。
所述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所述喷淋塔的初级净化气进口处的温度为40~60℃。
所述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所述氨水的浓度为10%~20%,液气比为5~15L/m3。
所述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所述步骤(3)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值为4~6。
所述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所述结晶温度为60~80℃,搅拌速度为300~500r/min。
所述脱硫脱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所述步骤(3)中检测探头对净化气检测不达标使,净化气将返回初级过滤塔进行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优拿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优拿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6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