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线板自动开启与保护的收纳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5848.1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5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苏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建德睿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3/26 | 分类号: | B65D43/26;B65D85/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自动 开启 保护 收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线板自动开启与保护的收纳盒,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位于地面部分开有踏板滑槽,所述踏板滑槽中滑动连接有踏板,所述机架地面以上部分右下侧开有下侧空腔,所述踏板滑槽与所述下侧空腔中设有由所述踏板作为主动力能够使保护罩旋转打开的第一传动机构,本发明通过人踩踏踏板来旋转打开保护罩,并通过对接线板有无危险进行判断,进行自行按压接线板供电钮从而关断接线板供电的同时可以将接线板上的电源插头拔掉,从多角度消除隐患,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度有保证,可以在极大情况下保证危险的发生,并消除危险无需人力可以极大的保护人身安全,并且本设计使家用电器科技程度高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接线板自动开启与保护的收纳盒。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接线板成为了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但目前市场上的接线板自动化程度不高,科技感不够,在家中使用接线板时也存在着潜在危险,如不能及时发现与关断出现危险的接线板,就算发现关断的过程往往也会伴随着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板自动开启与保护的收纳盒,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接线板自动开启与保护的收纳盒,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位于地面部分开有踏板滑槽,所述踏板滑槽中滑动连接有踏板,所述机架地面以上部分右下侧开有下侧空腔,所述踏板滑槽与所述下侧空腔中设有由所述踏板作为主动力能够使保护罩旋转打开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保护罩与所述机架顶部所形成的的上侧空腔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烟雾传感器,所述下侧空腔下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所述下侧空腔与所述上侧空腔中设有由所述供电电池作为主动力能够使限位块固定住接线板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上侧空腔右上侧的顶壁上开有触发杆滑槽,所述触发杆滑槽中滑动连接有供电钮触发杆,所述上侧空腔中设有由所述限位块作为主动力能够使所述供电钮触发杆下移按压接线板供电钮关断所述接线板供电的第三传动机构,所述上侧空腔顶壁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右侧上固定连接有夹持电机,所述上侧空腔中设有由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夹持电机作为主动力能够使所述夹持架与夹持块拔掉电源插头的第四传动机构,本发明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来检测与自动转动打开所述保护罩,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来感应所述接线板是否有危险,并通过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传动机构的相互配合达到保证用电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踏板滑槽中的所述踏板,所述踏板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踏板导电杆,所述踏板导电杆上绕有踏板复位簧,所述踏板复位簧上端与所述踏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复位簧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所述踏板导电杆左下侧还未接触的地方设有导电杆连接线的一端,所述踏板左侧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正极线的一端,所述机架地面以上部分右下侧开有所述下侧空腔,所述下侧空腔下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上对称位置设有电池正极与电池负极,所述导电杆连接线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固定连接,所述下侧空腔右侧下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正极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电机上,所述翻转电机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负极线一端,所述翻转电机负极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负极上,所述翻转电机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涡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轴上,所述翻转轴右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左端固定连接在翻转扣上,所述翻转扣被所述翻转轴固定连接的那部分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罩上,并所述翻转扣通过翻转短杆使所述保护罩与所述机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建德睿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建德睿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