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多功能抑尘喷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95597.7 | 申请日: | 202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7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林;丁智勇;尚刚;苗永卫;李沛霖;陈忠达;韩劲草;许永阳;霍飞;张鹤鹏;何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1/04;B01D47/06;B01F13/10;B01F3/04;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赵中霞 |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多功能 喷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多功能抑尘喷头,包括喷嘴壳体、安装在喷嘴壳体内的文丘里内管、连接在喷嘴壳体出口端的螺纹调节环以及设在螺纹调节环端部的密封盘。气体从进气口依次通过第一导流口、增压腔、第二导流口进入文丘里内腔,与从文丘里进水口流进的液体进行首次碰撞混合;混合的雾化液滴沿着文丘里内腔进入一级混合腔并与从一级混合腔进水孔流进的液体在一级混合腔进行再次混合;雾化液滴进入二级混合腔并与从二级混合腔进水孔流进的液体再一次混合;最后液体在二级混合腔充分混合后,由第一径向扇形喷缝和与之相配合的第二径向扇形喷缝喷射出去,形成喷雾墙对流经的粉尘颗粒进行捕捉。本发明能提高雾化率,雾化均匀,节水效果比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多功能抑尘喷头。
背景技术
现如今,喷头在社会生活和工农业发展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像农药的喷洒、燃油的雾化、农林业灌溉和工程建设抑尘。尤其是工程抑尘,由于粉尘的颗粒比较小,其随空气的流动变化较大,怎样使水或者抑尘混合液体的雾化率和雾化粒径更接近粉尘颗粒就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的喷嘴一般是通过增压、增大流量的方法来进行抑尘,这样的喷嘴不仅能耗大、耗水多,而且还不能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有时为了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抑尘,往往需要几个不同的喷嘴,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多功能抑尘喷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多功能抑尘喷头,包括同轴布设的:喷嘴壳体、安装在喷嘴壳体内的文丘里内管、连接在喷嘴壳体的出口端的螺纹调节环以及设在螺纹调节环端部的可拆卸密封盘;
所述喷嘴壳体入口端为进气口,出口端的内腔为二级混合腔,喷嘴壳体的进气口、文丘里内管的内腔和二级混合腔依次轴向连通;在喷嘴壳体外壁上设有初级进水口,出口端中心设有轴向喷嘴孔,出口端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径向扇形喷缝;
所述文丘里内管的两端分别与喷嘴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文丘里内管的出口端内腔为一级混合腔;文丘里内管中部外壁和喷嘴壳体内壁之间的环隙空间为进水腔;文丘里内管侧壁设有与初级进水口相对的文丘里进水口以连通进水腔和文丘里内管中部内腔,文丘里内管侧壁上还设有一级混合腔进水孔以连通进水腔和一级混合腔;进水腔和二级混合腔之间通过二级混合腔进水孔连通;
所述螺纹调节环侧壁设有多个能与所述第一径向扇形喷缝一一相对的第二径向扇形喷缝;
所述密封盘中心垂直设有能堵住所述轴向喷嘴孔的封堵杆。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所述喷嘴壳体内沿轴向依次为:所述进气口、第一内壁、第一环形限位台、第二内壁、第二环形限位台、所述二级混合腔和轴向喷嘴孔;
所述初级进水口设在第二内壁上,第二环形限位台上设置轴向的所述二级混合腔进水孔;
二级混合腔所对应喷嘴壳体为所述出口端,出口端外壁设有与喷嘴壳体同轴的环状安装槽。
具体的,所述文丘内管沿轴向依次包括:锥形缩口状第一导流口、圆柱形增压腔、锥形缩口状第二导流口、文丘里内腔、圆柱状一级混合腔和锥形缩口状安装端;
所述增压腔外壁紧贴在第一内壁上,且通过第一环形限位台轴向定位;
所述文丘里内腔的壁面上设有径向的所述文丘里进水口;
安装端安装在第二环形限位台的锥形内壁上。
具体的,所述文丘里内腔沿轴向依次包括圆柱状的入口段、锥形缩口状的收缩段、直管状的喉道以及锥形扩口状的扩散段;所述文丘里进水口设在喉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长安大学,未经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