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5311.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包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32B15/04;B32B15/14;B32B5/02;B32B5/26;B32B5/06;B32B7/025;B32B33/00;B32B38/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李小波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柔性 纤维 屏蔽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屏蔽材料应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包括第一外纺织层,所述第一外纺织层的底部缝合有复合屏蔽层,所述复合屏蔽层从上到下依次由银纤维层、钨纤维层、铜纤维层和金纤维层组成,所述的底部缝合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钨纤维层,所述钨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铜纤维层,所述铜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金纤维层,所述金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第二外纺织层。该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其整体结构精简且便于对设备和人体进行屏蔽保护,同时其安全性十分出色且制备方法简洁,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金属屏蔽材料重量较大且含有铅等有害物质而导致对设备和人体造成负担和危害,且不便于拿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蔽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
背景技术
屏蔽技术是利用金属材料对于放射性射线和辐射具有较好的吸收和反射能力来屏蔽放射性射线及辐射,屏蔽技术的金属屏蔽材料在现如今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
在用于医疗行业作用于人体的屏蔽材料(如铅衣)和应用于设备进行屏蔽保护的屏蔽材料(如屏蔽布)中,其制备的含量中一般有铅,同时其重量一般较重,因此当应用于人体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和重量负担,同时应用于设备时会对设备造成负担,且需要拿取时因重量原因较为麻烦,因此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故而提出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具备重量适中且安全性好等优点,解决了因金属屏蔽材料重量较大且含有铅等有害物质而导致对设备和人体造成负担和危害,且不便于拿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重量适中且安全性好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包括第一外纺织层,所述第一外纺织层的底部缝合有复合屏蔽层,所述复合屏蔽层从上到下依次由银纤维层、钨纤维层、铜纤维层和金纤维层组成,所述的底部缝合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钨纤维层,所述钨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铜纤维层,所述铜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金纤维层,所述金纤维层的底部缝合有第二外纺织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纺织层和第二外纺织层均为外形相同且直径相等的软性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纺织层和第二外纺织层的边角处相互缝合,且第一外纺织层和第二外纺织层的直径大于银纤维层直径。
优选的,所述银纤维层为银纤维面料层,且钨纤维层为钨纤维面料层,其相互缝合固定且至外形和直径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铜纤维层为铜纤维面料层,且金纤维层为金纤维面料层,且其相互缝合固定,所述铜纤维层和钨纤维层相互缝合。
优选的,所述银纤维层、钨纤维层、铜纤维层和金纤维层组成金属屏蔽层,其中银纤维含量占12%-16%、钨纤维含量占50%-58%、铜纤维含量占15%-20%、金纤维含量占8%-10%。
一种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材料的成型大小将银纤维层、钨纤维层、铜纤维层和金纤维层按照相同形状和比例制呈面料状形体,然后从上到下将其依次缝合,缝合后得到金属屏蔽层,得到金属屏蔽层后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时间为1h-2h;
2)、将步骤1)中的得到的金属屏蔽层外表面均匀覆盖两层软性保护布料,且将软性保护布料的边角处相互缝合,缝合后得到复合屏蔽层,得到复合屏蔽层后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时间为1h-2h;
3)、将第一外纺织层和第二外纺织层分别覆盖至步骤2)中得到的复合屏蔽层顶部和底部,然后将第一外纺织层和第二外纺织层的边角处相互缝合,缝合完毕后得到的材料即为金属柔性纤维非铅屏蔽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