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及其床垫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94665.8 | 申请日: | 202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涛 |
| 主分类号: | A47D9/02 | 分类号: | A47D9/02;A47D15/00;A47C2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6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秋千 婴儿 摇篮 及其 床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及其床垫,包括内轴,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外辊,所述外辊转动连接在两个挡板之间,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所述外辊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本发明中,由于每个来回摆动过程中的动能损耗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因此相比传统的秋千式婴儿摇篮床,能够摇摆更久,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的省力且方便,活塞右侧空间内空气会在气压差作用下加速床垫本体内空气流通,因此当婴儿躺在婴儿床内的床垫本体上时,无论是因为玩耍还是气温高,背部衣服都不容易因出汗而汗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儿摇篮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及其床垫。
背景技术
摇篮床是一种能够来回摇摆的婴儿床,床体部分的来回摆动对于哄婴儿入睡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效果,因此大多数有婴幼儿宝宝的家庭都有使用。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属于摇篮床的一种,其整体是仿秋千式设计,推动一下之后,能够连续式摆动。
现有的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在使用时,由于婴儿床部分及躺在床上的婴儿的重力作用,使得摇篮床在摆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滑动摩擦阻力,因此每次摆动过程中都存在很大的动能损耗,所以一次推动后摇篮床能够摇摆的时间很短,在婴儿入睡之前看护人员间隔推动多次,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的麻烦,且现有的秋千式摇篮床上设置的床垫透气性很差,婴儿身上出汗时,背部衣服汗湿后由于不容易与空气环境接触,因此很难干,一方面会影响婴儿入睡,另一方面婴儿皮肤经常处于这种潮湿境况下容易出湿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在使用时,由于婴儿床部分及躺在床上的婴儿的重力作用,使得摇篮床在摆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滑动摩擦阻力,因此每次摆动过程中都存在很大的动能损耗,所以一次推动后摇篮床能够摇摆的时间很短,在婴儿入睡之前看护人员间隔推动多次,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的麻烦,且现有的秋千式摇篮床上设置的床垫透气性很差,婴儿身上出汗时,背部衣服汗湿后由于不容易与空气环境接触,因此很难干,一方面会影响婴儿入睡,另一方面婴儿皮肤经常处于这种潮湿境况下容易出湿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秋千式婴儿摇篮床,包括内轴,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外辊,所述外辊转动连接在两个挡板之间,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所述外辊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四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外辊的一端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环,四个所述安装环之间设有婴儿床,所述内轴内设有气腔,所述气腔的一侧壁上设有连通槽,所述内轴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连通槽连通的空槽,所述气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内轴的一端内设有两个与气腔连通的单向阀,所述内轴靠近单向阀的一端内固定连接有与气腔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内轴的一端内设有节流阀,所述活塞和气腔的一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塞远离弹簧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节式伸缩杆,所述内轴远离单向阀的一端内设有通孔,所述多节式伸缩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伸出通孔,所述多节式伸缩杆伸出通孔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内轴靠近把手的一端内对称设有多个与气腔连通的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把手靠近内轴的一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磁环。
一种用于秋千式婴儿摇篮床的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设置在婴儿床内,所述床垫本体由布罩、内支架和海绵条构成,所述布罩设置在床垫本体的最外侧,所述内支架设置在布罩内,所述内支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卡槽,所述海绵条设置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内设有空腔,所述卡槽上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卡槽的一端内固定连接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连接软管与出气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选用橡胶软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涛,未经徐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4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