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一次烟气超净除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4260.4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莹莉;方再福;丁岳峰;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古绪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一次 烟气 除尘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一次烟气超净除尘系统,属于环保减排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蒸发冷却塔,所述的蒸发冷却塔的底部设置有粗灰斗,粗灰斗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有高压静电除尘器,高压静电除尘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有圆筒型过滤除尘器,圆筒型过滤除尘器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有回收杯阀和放散杯阀。本发明解决了超净排放的问题,能稳定实现转炉煤气、烟气含尘不大于10mg/Nm3的超低排放和回收含尘浓度,能够同时处理放散和回收两路的烟气含尘浓度,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效率高,且能够满足超低排放环保的刚需,综合环保性能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减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炉一次烟气超净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炼钢除尘的难点在于转炉一次煤气除尘。为使转炉煤气排放达标,普遍采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LT干法除尘技术),其核心精除尘设备是高压静电除尘器。但由于转炉冶炼的周期性,导致烟气的波动性很大,而且很多地方要求达到超净排放的要求,静电除尘器精除很难稳定满足要求。过滤式除尘器的优势在于,选材和速度控制合适,很容易实现稳定超低排放的需求,将圆筒形过滤除尘器置于切换站前,同时解决了烟气放散和煤气回收的含尘问题。结合各个除尘技术的特点,找出一条新的转炉煤气一次处理工艺,是实现当前超低排放环保的刚需。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一次烟气超净除尘系统,本发明解决了超净排放的问题,能稳定实现转炉煤气、烟气含尘不大于10mg/Nm3的超低排放和回收含尘浓度,能够同时处理放散和回收两路的烟气含尘浓度,省去了转炉煤气柜二次处理煤气含尘的麻烦,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经过滤式除尘器后烟气温度大幅降低,有效减少了后期冷却的负荷,减少了水的消耗。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转炉一次烟气超净除尘系统,包括蒸发冷却塔,所述的蒸发冷却塔的底部设置有粗灰斗,粗灰斗的输出端连接有管路,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有高压静电除尘器,所述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外部安装有消音器,轴流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有圆筒型过滤除尘器,所述的圆筒型过滤除尘器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有回收杯阀和放散杯阀,回收杯阀和放散杯阀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静电除尘器、圆筒型过滤除尘器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处均设置有泄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收杯阀的一端连通冷却设备后进气柜,放散杯阀的一端连通烟囱。
进一步地,所述的轴流风机的外部安装有消音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静电除尘器、D轴流煤气风机、消音器与圆筒型过滤除尘器均串联设置。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超净排放的问题,能稳定实现转炉煤气、烟气含尘不大于10mg/Nm3的超低排放和回收含尘浓度,能够同时处理放散和回收两路的烟气含尘浓度,省去了转炉煤气柜二次处理煤气含尘的麻烦,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经过滤式除尘器后烟气温度大幅降低,有效减少了后期冷却的负荷,减少了水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蒸发冷却塔;2、粗灰斗;3、管路;4、高压静电除尘器;5、轴流风机;6、消音器;7、圆筒型过滤除尘器;8、回收杯阀;9、放散杯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4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级毛细结构的微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电池组热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