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93486.2 | 申请日: | 2020-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陶丹;郭世贸;覃海金;曹根阳;龙丽;查秋羽;李诗雅;刘文辉;陈忠英;曾思娟;梁捷;黎海燕;杜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25/00;D03D15/06;D03D2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松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膜结构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由第一结构区和第二结构区交替联结构成阵列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区为表组织和里组织构成的双层组织;所述第二结构区为由表组织和里组织接结形成的接结双层组织,或者所述第二结构区为单层组织;
所述第一结构区的表组织与里组织之间设置有垫纬纱,所述垫纬纱为由短纤粗纱和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周的水溶性维纶长丝组成的第一包缠纱;或者所述垫纬纱为由短纤粗纱、功能性长丝以及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和所述功能性长丝外周的水溶性维纶长丝组成的第二包缠纱;
所述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经过机械洗充后,所述垫纬纱中的所述短纤粗纱在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双层组织中解捻、均匀分散,使得所述第一结构区蓬松凸起,以使所述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呈现出局部凸起的三维阵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中,单个织物组织循环对应至少一根所述垫纬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结构区,所述垫纬纱不参与交织,仅垫在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双层组织结构的两层组织之间;在所述第二结构区,当所述第二结构区采用接结双层组织时,所述垫纬纱仅垫入所述接结双层组织之间,不参与交织,当所述第二结构区采用单层组织时,所述垫纬纱参与交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粗纱包括但不限于为具有保暖性能的纤维、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具有红外吸收性能的纤维、具有吸附性能的纤维或者具有吸音功能的纤维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短纤粗纱为具有保暖性能的纤维时,所述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为牛角瓜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或者木棉纤维;当所述短纤粗纱为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时,所述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为汉麻纤维;当所述短纤粗纱为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时,所述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为阻燃涤纶纤维;当所述短纤粗纱为具有红外吸收性能的纤维时,所述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为玄武岩纤维;当所述短纤粗纱为具有吸附性能的纤维时,所述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为竹炭再生纤维;当所述短纤粗纱为具有吸音性能的纤维时,所述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为木棉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长丝包括但不限于为预氧丝或者导电金属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纬纱为由汉麻粗纱、导电金属丝以及包缠在所述汉麻粗纱和所述导电金属丝外周的水溶性维纶长丝组成的第二包缠纱,以通过所述垫纬纱中的导电金属丝实现织物纬向的连续导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纬纱为由预氧丝、牛角瓜粗纱以及包绕在所述预氧丝、牛角瓜粗纱外周的水溶性维纶长丝组成的第二包缠纱,所述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32,且其对苯的饱和吸附量不低于61.65mg/g,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不低于66.46mg/g。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所述的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第一结构区的表组织、里组织及第二结构区的组织结构;确定第一结构区、第二结构区的经纱、纬纱以及垫纬纱的材质;
S2,根据上机图穿经、穿筘后进行织造;
其中,在所述第一结构区中,所述垫纬纱不参与交织,仅垫在所述双层组织结构的两层组织之间;
在所述第二结构区中,当所述第二结构区采用接结双层组织时,所述垫纬纱仅垫入所述接结双层组织之间,不参与交织,当所述第二结构区采用单层组织时,所述垫纬纱参与交织;
S3,织造完成后,对织物进行机械洗充,使所述第一结构区内的所述垫纬纱解捻、均匀分散后填充于所述第一结构区内,使得所述第一结构区凸起,得到类气垫膜结构的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34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