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漆组合物及积层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3214.2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唐瑞祥;邱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9D4/06;C09D7/63;C09D5/00;B32B15/01;B32B15/2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孙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漆 组合 积层板 | ||
本发明公开提供底漆组合物及具有底漆层的积层板。该底漆组合物包含乙烯基芳香族‑共轭二烯共聚物(vinyl‑aromatic‑conjugated‑diene copolymer);具有至少三个末端丙烯酰氧基(terminal acryloyloxy group)的化合物;以及,硅烷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t)。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一种底漆组合物及一种具有底漆层的积层板。
【背景技术】
随着高频高速传输应用的需求日渐殷切,电路板(PCB)材料的要求规格亦逐渐升级,基板材料方面目前市面上已有低传输损耗基板。而高频电路用铜箔方面,为了响应高频高速传输方面的应用也持续进行改良。
现有应用于印刷电路基板的铜箔,会通过电镀在阴极轮上形成原箔,再经过后段处理制程而形成最终的产品。后段处理包括对原箔的粗糙面执行粗化处理,以在原箔的粗糙面形成多个铜瘤,从而增加铜箔与电路基板之间的接合强度,也就是增加铜箔的剥离强度。
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数据处理速度以及通讯速度趋向高频高速化。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向在传递高频讯号时,铜箔表面的形状对传输损耗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表面粗糙度大的铜箔,讯号的传播距离较长,会导致讯号衰减或延迟。另一方面,随着传输的频率越高,传送讯号(信号)流于电路表面的集肤效应(趋肤效应,skin effect)更显著,也就是导体内的电流会集中在导体的表面。由于电流流过的截面积减少,导致阻抗增加而使讯号延迟。
因此,目前业界都致力于降低铜箔的表面粗糙度,以降低传输损耗,而符合高频讯号传输的需求。然而,由于目前制程上的限制,已难以再进一步降低铜箔的表面粗糙度。除此之外,铜箔具有更低的表面粗糙度虽然可减少高频讯号传输损耗,但又会使铜箔和电路基板之间的接合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铜箔容易从电路基板剥离并降低印刷电路板的信赖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方案,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底漆组合物。该底漆组合物可包含乙烯基芳香族-共轭二烯共聚物(vinyl-aromatic-conjugated-diene copolymer);具有至少三个末端丙烯酰氧基(terminal acryloyloxy group)的化合物;以及,硅烷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t)。在上述的底漆组合物中,该乙烯基芳香族-共轭二烯共聚物可具有60至90重量份、该具有至少三个末端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可具有1至16重量份、以及该硅烷偶联剂可具有5至24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方案,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积层板,包含第一导电层,具有上表面;第一底漆层,配置于该第一导电层的上表面;以及,介电层,配置于该第一底漆层之上。其中,该第一底漆层为上述底漆组合物的固化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一实施方案所述积层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一实施方案所述具有两层导电层的积层板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介电层
11 下表面
13 上表面
20A 第一底漆层
20B 第二底漆层
30A 第一导电层
30B 第二导电层
31A 第一导电层的表面
31B 第二导电层的表面
100 积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3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晶片质量分析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