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89516.2 | 申请日: | 2020-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2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邱卫华;赵紫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12N1/36;C12N1/20;C12N1/16;C12N1/14;C12R1/125;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高效 微生物 降解 方法 | ||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餐厨垃圾收集与分选:将餐厨垃圾分拣出不可降解的无机杂物等;
2)餐厨垃圾的粉碎及浆化:将餐厨垃圾置于均质机中粉碎、浆化;
3)辅料的预处理:首先在植物粉碎机中将辅料粉碎,粉碎后的辅料进行热化学预处理;
4)餐厨垃圾与辅料的营养复配:将步骤2)得到的浆化餐厨垃圾原料与步骤3)得到预处理辅料按比例进行混合;
5)餐厨垃圾复合降解菌剂的制备及其驯化:根据餐厨垃圾与辅料的营养组成选取可降解蛋白质、淀粉、脂肪、糖和纤维素等有机质的各类降解菌,通过驯化、复配得到复合降解菌剂;
6)餐厨垃圾的复合菌剂好氧降解:将复合降解菌剂接种至餐厨垃圾复配原料中,密封,置于30-50℃通风搅拌发酵。
2.本发明所述的好氧复合菌剂的制备及其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板框过滤法或真空超滤法制备餐厨垃圾液体相;
2)以水对餐厨垃圾液体相进行不同比例的稀释,将所需驯化的各类降解菌按照稀释度从高到低逐级接种各类降解菌的种子液进行驯化;
3)将驯化好的各类降解微生物混合复配制备成复合降解菌剂用于餐厨垃圾的降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辅料包括农业废弃物秸秆和果蔬废弃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辅料热化学预处理方法包括水热预处理、蒸汽爆破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餐厨垃圾与辅料的营养复配比例(w/w%)为:辅料的总重占餐厨垃圾总重的2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的复合降解菌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解脂酵母菌、嗜热毁丝霉组合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以湿菌体重量计,所述的步骤6)中复合降解菌剂接种量与餐厨垃圾原料的比例为5%~10%(w/w%)。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好氧复合菌剂的制备及其驯化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所述的各类降解菌的种子液制备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解脂酵母菌、嗜热毁丝霉接种到土豆汁-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8-30℃培养48-7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好氧复合菌剂的制备及其驯化的方法,其特征的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在餐厨垃圾液体相中的驯化为:餐厨垃圾液体相经121℃灭菌20min后,冷却,以无菌水配制成不同稀释度的餐厨垃圾液体相溶液,接种10-20%的各类降解菌的种子液,30℃驯化培养。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料中农业废弃物秸秆包括花生壳、玉米芯、甘蔗渣、板栗壳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料中果蔬废弃物包括富含蛋白类果蔬废弃物、富含糖分类果蔬废弃物、富含淀粉类果蔬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质纤维素类辅料的水热预处理操作参数为:水热预处理温度为160-200℃、时间5-30min;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操作参数为饱和蒸汽压力0.6-1.5MPa,2-20min。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降解菌剂,其特征在于,以湿菌体重量计,枯草芽孢杆菌占比10%~80%,解脂酵母菌10%~80%,嗜热毁丝霉占比1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5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残缺铸造配件分拣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弹扣手持登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