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冷凝器管头结构及其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9481.2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尹依娜;马一鸣;张峥;金彦枫;张洪涛;徐成;张淑雁;刘泉;王颖博;汪沈阳;罗沿予;南楠;赵国栋;潘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235;B23K33/00;F28F9/18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2015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器 结构 及其 焊接 方法 | ||
一种硫冷凝器管头结构,其管板管孔坡口采用整体圆弧形结构,换热管外伸于管板端面,管板和换热管通过组合焊缝连接为整体,焊缝厚度不小于换热管厚度。该硫冷凝器管头结构的焊接方法是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第一道采用自熔焊接,其余焊道采用填丝焊接;打底焊接时电流为220~240A,电压为11~15V,焊接速度≥100mm/min,线能量为1.452~2.16KJ/mm,填丝焊接时采用规格为1.6mm焊丝,焊接电流180~200A,电压为11~15V,焊接速度≥110mm/min,线能量为1.08~1.636KJ/mm。本发明优化了管头根部型式和施焊空间,给出了换热管与管板焊接的关键控制措施,解决常规管头焊接根部不易焊透、易夹钨、射线检测合格率低的问题,同时,组合焊缝型式保证足够的焊缝厚度,满足硫磺装置腐蚀环境苛刻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冷凝器管头结构及其焊接方法,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中硫磺回收装置的硫冷凝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硫冷凝器主要用于硫磺回收装置的工艺气冷却,工艺气包含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组分,为典型的应力腐蚀、酸露点腐蚀环境。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管头结构)长期应用于上述环境,管头如焊缝厚度不足或存在焊接缺陷时,存在较大的泄漏风险;类似使用场合已引入管头射线检测技术,严控管头质量,降低泄漏风险;目前常见硫冷凝器多采用45°V型或深U形坡口结构,根部净尺寸一般小于等于3mm,采用手工或自动氩弧焊为主的焊接方法,焊缝根部施焊空间小,焊接时易产生缺陷;根据射线检测统计,常用结构多存在根部未熔合、未焊透、夹钨、气孔等焊接缺陷,总体一次合格率不足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硫冷凝器管头结构,优化了管头坡口型式,形成了坡口深度与根部尺寸相对应的结构参数,保证足够的焊缝厚度,满足硫磺装置腐蚀环境苛刻的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硫冷凝器管头结构的焊接方法,解决常规管头焊接根部不易焊透、射线检测合格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硫冷凝器管头结构,包括换热管、管板,所述管板上管孔的端面开有管孔坡口,该管孔坡口整体为圆弧形结构;换热管外伸于管板端面;所述管板和换热管通过组合焊缝连接为整体。
其中,管孔坡口整体弧形结构的圆弧半径为1.0~1.5倍的坡口深度,且不小于4mm。
所述换热管伸出管板端面0.5~2.5mm。
所述组合焊缝由圆弧焊缝或者圆弧焊缝和角焊缝组成,组合焊缝总厚度不小于换热管壁厚。
为了完成所述硫冷器管头结构的焊接,提供了一种焊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控制管板坡口深度偏差为(0,+0.3mm);
(2)控制管板上管孔直径比换热管外径大0.3mm以内;
(3)焊接前需对换热管端部进行清理,清理长度≥管板厚度+40mm;
(4)焊接时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采用多道焊工艺,第一道采用自熔焊接,其余焊道采用填丝焊接,控制每层焊缝厚度在1.5mm内;
(5)打底焊接时电流为220~240A,电压为11~15V,焊接速度≥100mm/min,线能量为1.452~2.16KJ/mm, 填丝焊接时采用规格为1.6mm焊丝,焊接电流180~200A,电压为11~15V,焊接速度≥110mm/min,线能量为1.08~1.636KJ/mm;(6)每个换热管焊接时分两半焊接,一半运行轨迹为5点钟至9点钟、11点钟方向,另一半为5~6点钟至3点钟、11~12点钟方向位置收弧;(7)焊接时需小幅摆动焊枪,控制电弧偏向管板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学习系统
- 下一篇:基于分布式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