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行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86987.8 | 申请日: | 2020-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峰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同步 稳定 处理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的控制方法,其主要特征是根据污水处理单位时间的污水剩余容积控制单位时间的粪污输入收纳量,根据污泥稳定化时间控制污泥批次稳定化处理,批次输出熟化污泥,至少两组厌氧处理池同步进行粪污收纳和污泥稳定化处理。该发明的方法能够控制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同步进行收纳粪污和批次污泥稳定化处理,产出熟化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池是用于农村分散性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设施,采用两组并联工作的厌氧处理池,一组输入粪污进行收纳,另一组对收纳累积粪污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稳定化处理,在农村可用抽粪车将化粪池粪污和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输入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进行熟化处理。厌氧处理池的有效容积分为污泥容积和污水容积,根据收纳粪污量和污水停留时间,可以得出最大污泥有效容积和最小污水有效容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粪污不断输入,污泥累积占用的容积空间不断增大,污水占用的容积空间不断减小,厌氧处理池中污水容积空间的变化影响在设计污水停留时间段内收纳粪污量的能力。在污水容积空间变化的情况下,设计污水有效容积不能作为工作过程中控制粪污输入量的依据,因此,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把厌氧处理池中污水剩余容积空间作为单位时间段内控制收纳粪污量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同步进行粪污收纳和累积污泥的批次厌氧稳定化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控制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进行粪污输入收纳,同时进行批次污泥厌氧稳定化处理的方法。
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有至少两个并联工作的厌氧处理池,根据污泥有效容积或者粪污批次输入时间依次向厌氧处理池输入粪污,其中一个厌氧处理池用于收纳粪污,其他至少一个厌氧处理池在停止输入粪污的工况下进行厌氧消化降解,其中一个厌氧处理池的污泥厌氧消化时间满足污泥稳定化厌氧处理所需时间后,输出该厌氧处理池中的稳定化污泥,腾出厌氧处理池中有效容积;停止向原有收纳粪污的厌氧处理池中输入粪污,开始向腾出有效容积空间的厌氧处理池输入粪污,已经停止输入并累积粪污的厌氧处理池开始进行污泥的批次厌氧稳定化处理。
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污泥厌氧消化,把完成污泥稳定化处理所需的消化降解时间作为污泥熟化时间T或污泥稳定化时间T。
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有N个厌氧处理池,厌氧处理池的粪污批次输入时间或者稳定化污泥批次输出时间是污泥厌氧稳定化的污泥熟化时间T或污泥稳定化时间T的1/(N-1)。
用抽粪车把粪污向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输入,或者通过管道向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输入。粪污包括污水和污泥,在厌氧处理池中污水占用的容积是污水容积,污泥占用的容积是污泥容积,把满足厌氧处理池中污水处理的最小容积作为污水有效容积,满足污泥累积的最大容积作为污泥有效容积;在向厌氧处理池中输入粪污的过程中,随着污泥逐步累积,污泥占用的容积逐步增大,污水占用的容积随之减少,把粪污输入过程中厌氧处理池中污泥占用的容积作为污泥累积容积或污泥累积容积空间,把污水占用的容积作为污水剩余容积或污水剩余容积空间,污水剩余容积不小于污水有效容积,厌氧处理池的有效容积由污泥累积容积和污水剩余容积构成,污水剩余容积等于厌氧处理池有效容积与污泥累积容积的差。
设定厌氧处理池的污水停留时间,把厌氧处理池的污水停留时间作为一个污水处理单位时间,在污水处理单位时间内对应污水有效容积的粪污输入量是厌氧处理池的单位时间最小输入量或单位时间粪污最小收纳量,污水处理单位时间内对应污水剩余容积的粪污输入量是厌氧处理池的单位时间输入量或单位时间粪污收纳量。
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的粪污来自于化粪池粪污和污水处理剩余污泥,每人每日的污泥产量参考单独粪便的污泥量标准或者参考粪便与生活污水合流的污泥量标准,或者依据设计污泥量标准,根据设施的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间得出相应的累积污泥量。
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是推流式处理设施,粪污的比重近似等于1,厌氧处理池收纳输入的粪污量等于推流输出的污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峰,未经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69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