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CD20的纳米抗体、编码基因、重组纳米抗体、重组载体、重组菌株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86402.2 | 申请日: | 202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4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君;徐广贤;李艳宁;楚元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13;C12N15/70;C12N1/21;G01N33/68;G01N33/574;A61K39/395;A61P35/00;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代芳 |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d20 纳米 抗体 编码 基因 重组 载体 菌株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CD20的纳米抗体、编码基因、重组纳米抗体、重组载体、重组菌株和应用,属于免疫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抗CD20的重组纳米抗体由包括驼源的纳米抗体基因和人IgG Fc段基因融合表达,能够利用所述重组菌株进行稳定表达,并能够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CD20的纳米抗体、编码基因、重组载体、重组菌株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抗原)是一种B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在95%B细胞肿瘤中均有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与其抗体结合后,无显著内化及脱落,故成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理想靶点。
纳米抗体是由比利时科学家于1993年在Nature中首次报道,在羊驼外周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VHH),1995年又在护士鲨、斑纹须鲨、银鲛等软骨鱼中发现,是目前已知的可结合目标抗原的最小单位。VHH分子量只有15KD,因此也被称作纳米抗体(Nanobody, Nb)。纳米抗体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分子量小、可溶性好、稳定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体内组织渗透性好,极易穿过血管或组织到达靶部位等,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纳米抗体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临床上既可用于肿瘤治疗,也可作为诊断工具。
目前已成功开发的靶向CD20的抗体药物有十多种,Rituximab是1997 年FDA批准的全球第一个靶向CD20用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NHL)的单克隆抗体,属于人鼠嵌合单抗,拥有鼠源的可变区域和人源的恒定区域,是迄今商业化最成功的CD20单抗药物,由美罗华公司研发。尽管其在临床治疗中己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人源化程度低,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耐药或产生不良反应。而且,由于该抗体具有鼠源性,长期使用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无法继续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CD20的纳米抗体、编码基因、重组载体、重组菌株和应用;所述抗CD20的重组纳米抗体由包括驼源的纳米抗体基因和人IgG Fc段基因融合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CD20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No.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码所述纳米抗体的基因,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 SEQ IDNo.2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CD20的重组纳米抗体,包括所述的抗CD20的纳米抗体和人IgG Fc段。
优选的,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码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的基因,包括所述的纳米抗体的基因和人IgG Fc段基因;所述纳米抗体基因和人IgG Fc段基因通过连接片段连接,所述连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优选的,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抗CD20的纳米抗体的重组载体,包括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的基因和初始载体。
优选的,所述初始载体为pCZN1质粒载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抗CD20的纳米抗体的重组菌株,包括所述的重组载体和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抗CD20的纳米抗体、所述编码抗CD20纳米抗体的基因、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编码所述重组纳米抗体的基因、所述重组载体、所述的重组菌株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或肿瘤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医科大学,未经宁夏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6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