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工业化修复含重金属渗滤液污染河道底泥的快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84005.1 | 申请日: | 202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申坤;李兵;肖涤;张今越;陈朝侠;金秀颀;赵伦楷;胡兆胜;王颖;韩帅;高永利;车轶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43;C02F11/145;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工业化 修复 重金属 渗滤 污染 河道 快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合工业化修复含重金属渗滤液污染河道底泥的快速方法。对待处理区域上下游进行围堰导流,并对该区域进行明沟集水和泵抽使区域内底泥自由水近干,并调节区域内pH值至6‑9,而后投加固化剂、稳定化剂和吸附剂,混匀后调节该区域含水率至30%‑40%,而后原位敞开养护1‑3天,即可实现对经含重金属渗滤液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本发明的方法原位和异位组合式快速修复施工,简单、快速、有效,只通过1‑3天的原位敞开养护后即可异位开挖转运填埋完成治理达到修复目的,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避免了底泥流淌状异位修复开挖时的二次污染和工艺流程过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合工业化修复含重金属渗滤液污染河道底泥的快速方法。
背景技术
渗滤液是氯碱厂、化工厂、电池厂、电镀厂、铅锌冶炼厂、钢铁厂等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含重金属固体废渣在没有得到有效防渗的前提下长期淋溶形成的。在这些固体废弃物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重金属。根据废渣类型的不同主要有含Ba、Mn、Sr、As、Pb、Cu、Zn、Ni等重金属。由于存在大量的非正规含重金属固体废物堆存场,没有任何防渗措施,重金属会随着地下水的迁移而进入附近的排水渠或小型河道。重金属一旦进入水体,可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作用,富集在河床表层底泥中,其在底泥中的含量可超过水体含量数个数量级,成为水体重金属的储存库和归宿。并且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部分重金属可能会通过解吸、溶解、氧化还原等作用,从底泥中释放,引起水体二次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的不断积累不仅对水生生物、沿河居民饮用水和农田安全灌溉构成严重威胁,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接触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持续性的污染。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底泥安全处置显得尤为必要。
当前国内外对于底泥中污染物的修复方法主要有2种方式,分别是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原位处理是指对污染的底泥不进行疏浚而直接采用固化/稳定化或者生物降解等手段消除底泥污染的行为,异位处理是指将污染的底泥疏浚后再进行处理,消除污染物对水体的危害的行为。
现有公开号为CN 107226600 A的中国专利,涉及河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其主要使用微生物发生器和微孔曝气单元实现厌氧氨氧化,以去除内源性污染。此过程属于原位修复处理,并没有把污染源彻底移除、不能彻底消除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并且生物修复方法一般时间周期很长、效率低、中途还容易出现效果反弹。
现有公开号为CN 104803573 A的中国专利,涉及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异位处理方法,其主要通过开挖将底泥送至河岸,洗除卵石、碎石和粗砂,然后对淋洗液中的底泥进行调质和泥水分离,接着对泥浆进行再次的筛分、泥水分离、絮凝调理和脱水,脱水后的底泥最后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此过程属于异位修复处理,虽然能够彻底消除风险,但是工艺流程很长、机械设备使用很多、成本也比较昂贵、并且工期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现有公开号为CN 110590103 A的中国专利,涉及城市黑臭河道底泥的修复治理方法,其主要是将底泥开挖堆放至河道两侧,然后进行改良剂摊铺和翻耕搅拌,最后将底泥重新铺设在河道里。此过程属于异位修复处理,需要开挖摊铺晾晒降低底泥的含水率,在这个环节往往由于河道底泥的流淌状和粘着性导致清除方式选择开挖时无法有效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和二次污染防止从而导致污染河岸周边生态环境,选择泵抽时发生堵塞而严重影响工期。
现有公开号为CN 110054371 A的中国专利,涉及铜污染底泥的修复药剂和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利用改性聚合铁铝化物和铁基化合物、以及水泥、壳聚糖、去离子水等来制备修复药剂。该发明的药剂制备工艺过程复杂、原料种类多、价格昂贵、并且还需要加热处理,同时只针对重金属Cu进行处理目标较单一,不利于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实现规模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中化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4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解码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计算器件以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