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83475.6 | 申请日: | 202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6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特;王永青;刘海波;薄其乐;崔博尧;邓建辉;刘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9/14;B25J15/02;H01F41/00;H01F41/02;B29C64/112;C08L83/04;C08K7/26;C08K3/18;B33Y10/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戴风友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致变 刚度 软体 机器人 驱动 模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致变刚度层(1)、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磁芯(3)、密封固定装置(4);磁致变刚度层(1)、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为驱动模块的主体,一体化成型后将磁芯(3)封装在其中心,最后与密封固定装置(4)连接,装配成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
所述的磁致变刚度层(1)是由可磁化颗粒和硅橡胶基体组成的磁控智能弹性体,磁控智能弹性体的中间部分为弧形结构、上下两端为扇形结构,其中,下方扇形结构中部设有弧形开口,用于通过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连接部分(204);
所述的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主体外形为圆柱体,包括气腔道(201)、磁致变刚度层腔道(202)、磁芯腔道(203)、连接部分(204)四部分;所述圆柱体中心沿轴向设有圆柱形腔道,圆柱形腔道上端面开口、下端面封闭,作为磁芯腔道(203),用于容纳磁芯(3);所述圆柱体的上、下表面沿圆柱形腔道周向等间隔设有三个扇形凹槽,扇形凹槽与磁致变刚度层(1)上下两端的扇形结构配合;所述圆柱体内部沿纵向等间隔设有三个贯穿的弧形腔道;所述连接部分(204)包括三组,设于三个弧形腔道内,每组均包括两个具有弧度的板状结构,一个板状结构与弧形腔道外侧面之间的区域为磁致变刚度层腔道(202),用于放置磁致变刚度层(1),另一个板状结构与圆柱体内部弧形腔道的内侧面接触,两个板状结构之间的区域为气腔道(201),用于容纳驱动气体,且气腔道(201)顶部封闭、底部贯穿;所述连接部分(204)长度大于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长度,连接部分(204)上端与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上端面扇形凹槽下表面接触,下端凸出部分插入密封固定装置(4)的弧形凹槽内;
所述的磁芯(3)作为磁场发生装置,由硅钢片(301)通过和硅胶层(302)粘结层叠制成,且外侧面缠有铜导电线圈(303),封装在磁芯腔道(203)中与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一体化;通过调节铜导电线圈(303)匝数和电流大小,可以调节驱动模块的刚度;
所述的密封固定装置(4)包括外法兰盘(401)、中间密封夹板(402)、内法兰盘(403);所述外法兰盘(401)为中空的梯形圆台结构,中空处放置中间密封夹板(402)、内法兰盘(403);所述的外法兰盘(401)凸起结构上设有连接孔,中间密封夹板(402)、内法兰盘(403)的相对应位置设有连接孔,螺栓沿水平方向依次穿过上述连接孔与连接部分(204)进行配合连接,并起到密封作用;所述的外法兰盘(401)外环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将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的端部固定;所述的中间密封夹板(402)为圆环结构,其圆周的两侧面上均等间隔设有三个弧形凹槽结构,用于插入连接部分(204)的弧形板状结构;圆环结构上还设有与气腔道(201)相通的通气孔(402-2),用于与SP-20快插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磁化颗粒为亚微米级的羟基铁粉,橡胶基体为PDM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磁致变刚度层(1)的打印原料
所述的磁致变刚度层(1)的打印原料包括硅橡胶、气相二氧化硅、高纯羟基铁粉,其中硅橡胶包括基本组分、固化剂;将基本组分A、固化剂B、高纯羟基铁粉、气相二氧化硅按照10:1:6:1.25的质量比混合后,放入真空箱中进行去气泡处理,得到磁致变刚度层(1)的打印原料;
第二步:制备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打印原料
所述的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打印原料包括硅橡胶、气相二氧化硅,其中硅橡胶包括基本组分、固化剂;将基本组分A、固化剂B、气相二氧化硅按照10:1:1.25的质量比混合后,放入真空箱中进行去气泡处理,得到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打印原料;
第三步:磁致变刚度层(1)和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3D打印成型
首先,将磁致变刚度层(1)和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打印原料装到两个低温打印头中;其次,将两个模型切片组合,赋予两个打印头磁致变刚度层(1)、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打印原料属性;所述气腔道(201)打印时正常留出空间,与磁致变刚度层腔道(202)位置对应的磁致变刚度层(1)直接跟随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进行逐层打印,打印完成后二者结合为一体;
第四步:对磁芯(3)进行制作和封装
首先,采用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的打印原料打印5个硅胶层(302);待硅胶层(302)固化后与5个硅钢片(301)交替粘结制作成磁芯(3);然后,在磁芯(3)周围缠绕铜导电线圈(303);最后,待第三步打印成型的磁致变刚度层(1)、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固化完成后,向磁芯腔道(203)内放入缠有铜导电线圈(303)的磁芯(3),再向磁芯腔道(203)的剩余空间注入液态隔热硅胶,等待其完全固化后完成封装;
第五步:装配密封固定装置(4)
首先,将内法兰盘(403)对准连接部分(204)的内圈中心,进行胶合固定;其次,将中间密封夹板(402)套在连接部分(204)和内法兰盘(403)中间,并对准中间密封夹板连接孔和内法兰盘连接孔;再次,将外法兰盘(401)套在中间密封夹板(402)和连接部分(204)外圈,旋转至外法兰盘连接孔、中间密封夹板连接孔对齐;最后,通过螺栓将外法兰盘(401)、中间密封夹板(402)、内法兰盘(403)与连接部分(204)连接固定;在二自由度气动驱动器(2)和密封固定装置(4)的侧面连接缝隙通过玻璃胶密封;
第六步:对磁致变刚度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块进行气动控制和磁致刚度调节
将三个SP-20快插接头通过螺纹连接至通气孔(402-2),每个SP-20快插接头单独外接气管,外部连接比例阀和气泵,从而实现三通道高压气体气动驱动模块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34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石墨共生高温流体密封件成型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粘弹棒形材料的端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