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2627.0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艳苓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员 别的 负压加氧 操控 平台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负压驱动机构,设置在空气加压罐的罐体上,用于采用负压模式向所述罐体内充入氧气;
所述负压驱动机构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辨识命令且接收到第四辨识命令时,从禁能运行模式切换到使能运行模式;
空气加压罐,设置在医疗现场,用于被充入氧气以实现对罐体内的待治疗人员的治疗操作;
广角捕获机构,位于所述空气加压罐内,用于对罐内情景进行即时图像捕获操作,以获得对应的即时广角图像;
点像复原设备,与所述广角捕获机构连接,用于基于广角捕获机构的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对接收到的即时广角图像执行一次以上的点像复原操作,以获得当前复原图像;
带通滤波机构,与所述点像复原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当前复原图像执行带通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即时滤波图像;
第一辨识设备,位于所述空气加压罐内,与所述带通滤波机构连接,用于基于人体轮廓特征从所述即时滤波图像中识别出各个人体目标分别所在的各个人体占据区域;
数量分析设备,与所述第一辨识设备连接,用于统计所述各个人体占据区域的数量以作为现场人员数量,并在所述现场人员数量超过最大人数阈值时,发出第一辨识命令;
所述数量分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现场人员数量未超过所述最大人数阈值时,发出第二辨识命令;
第二辨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辨识设备的附近,用于基于人脸识别机制对所述即时滤波图像中是否存在医务人员的人脸占据区域进行辨识,并在存在医务人员的人脸占据区域时,发出第三辨识命令;
其中,所述第二辨识设备还用于在不存在医务人员的人脸占据区域时,发出第四辨识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驱动机构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辨识命令时,从所述使能运行模式切换到所述禁能运行模式;
其中,所述负压驱动机构用于在接收到第三辨识命令时,从所述使能运行模式切换到所述禁能运行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压力检测设备,设置在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内,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的内部压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浓度测量设备,设置在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内,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的内部的氧气浓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实时显示机构,设置在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的附近,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设备和所述浓度测量设备连接;
其中,所述实时显示机构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的内部压力以及所述空气加压罐的罐体的内部的氧气浓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湿度测量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辨识设备的外壳上,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辨识设备的外壳位置上的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即时加湿设备,与所述湿度测量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湿度实现相应的加湿动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辨识设备与所述第一辨识设备、所述数量分析设备共用同一用户控制接口,所述用户控制接口由SOC芯片来实现;
其中,所述第二辨识设备内置有计数器,用于实时累计所述第二辨识设备的加法级别的运算次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金属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数量分析设备的附近,用于与所述数量分析设备的外壳连接,用于实现对所述数量分析设备的散热处理。
10.一种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基于人员辨别的负压加氧操控平台以基于负压加氧场所内的人员数量和医务人员存在场景的实时辨识结果决定是否允许执行负压加氧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艳苓,未经王艳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26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