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2396.3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9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朱锦锋;李法君;谢奕浓;申家情;刘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19/06;H01L27/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郑翰伟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块化 表面 cmos 图像传感器 分子 条形码 检测 | ||
1.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窄带可调谐光源和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所述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的单元结构由CMOS图像层、隔离层、等离激元层组成;所述CMOS图像层由衬底层和COMS像元层组成,所述隔离层由中间介质层和钝化层组成,所述等离激元层由介质衬底层和金属圆片层组成,所述衬底层、COMS像元层、中间介质层、钝化层、介质衬底层、金属圆片层自下而上复合而成,所述金属圆片层呈周期性均匀分布在介质衬底层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的单元结构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两个所述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的单元结构之间的距离D的范围是2μm-4μm。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的单元结构之间的优选距离D为2.6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衬底层和金属圆片层组成等离激元层,所述介质衬底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SiO2),所述金属圆片层的材质为金(Au)或铝(Al),所述钝化层的材质为氮化硅(Si3N4),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阵列芯片的结构参数包括:在所述传感阵列芯片上形成16×16的模块化单元,每一个单元对应一个特定共振波长的单元结构,所述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的单元结构由衬底层、CMOS像元层、中间介质层、钝化层、介质衬底层、金属圆片层自下而上复合而成;所述中间介质层的厚度t1为300nm;所述钝化层的厚度t2为520nm;所述介质衬底层的厚度t3为400nm;所述金属圆片层的高度t4为80nm;所述金属圆片层的周期p在380nm-530nm以间隔10nm递增;所述单一金属圆片的直径d的范围为75nm-150nm以间隔5nm递增;从而形成周期p和直径d的16×16种排列组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可以应用于分子条形码传感,实现对不同浓度样品的检测;首先,测量16×16的模块化传感阵列芯片在纯水里的透射强度;其次,对芯片进行生物功能化之后再次测量透射强度,所述生物功能化采用分子结构尺寸为20-100nm的待测溶液执行;最后,将两次所测透射强度的256个数据分别映射成一维的分子条形码;通过比对两个分子条形码透射强度最大值的光谱偏移,计算出待测样本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SiO2),采用气相化学沉积制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模块化超构表面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分子条形码检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SiO2)的折射率范围为1.44-1.48,所述二氧化硅(SiO2)的优选折射率为1.46,所述金属圆片层采用相干光刻工艺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23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